“亦從岐伯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從岐伯求”全詩
黃不欲太明,如縞裹栝樓。
相工摭緒余,喜色占眉頭。
得非許負術,亦從岐伯求。
分類:
《讀素問十六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素問十六首》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面黃無不瘳,病人有谷氣。
黃不欲太明,如縞裹栝樓。
相工摭緒余,喜色占眉頭。
得非許負術,亦從岐伯求。
譯文:
病人面色黃瘦,卻無不康復之跡象。
黃色不宜過于明亮,如同用黃綢纏繞在高樓之上。
相士擺弄瑣事,喜色顯露在眉頭之間。
得到的并非許負的技藝,也是從岐伯那里求得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病人的情況以及尋求治愈的過程。病人面色黃瘦,但卻沒有不康復的跡象,暗示病人可能患有一種與黃色有關的病癥。詩中提到黃色不宜過于鮮艷,以比喻病人的面色,黃色被比作用黃綢纏繞在高樓之上,給人一種朦朧、柔和的感覺。
接著,詩人提到了相士,他們擺弄瑣事,通過觀察病人的面色來預測病情。喜色出現在相士的眉頭之間,表明病人的情況可能有所好轉,給人以一絲希望。
最后兩句提到了“許負術”和“岐伯”,許負是古代的醫學家,岐伯則是中醫學的創始人之一,這里表明治療病癥不僅僅通過相士的預測,也需要借助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幫助。
整首詩描繪了病人的面色和治愈的希望,通過黃色的象征、相士的預測和醫學知識的引用,展示了人們在古代對疾病和治療的思考和探索。這首詩既有對病癥的描寫,又融入了醫學和相術的元素,使詩意更加豐富而深遠。
“亦從岐伯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ù wèn shí liù shǒu
讀素問十六首
bìng rén yǒu gǔ qì, miàn huáng wú bù chōu.
病人有谷氣,面黃無不瘳。
huáng bù yù tài míng, rú gǎo guǒ guā lóu.
黃不欲太明,如縞裹栝樓。
xiāng gōng zhí xù yú, xǐ sè zhàn méi tóu.
相工摭緒余,喜色占眉頭。
dé fēi xǔ fù shù, yì cóng qí bó qiú.
得非許負術,亦從岐伯求。
“亦從岐伯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