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方理屋又聞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屬方理屋又聞漏”全詩
靡有孑遺何可忽,不知歸去果安之。
屬方理屋又聞漏,垂欲出門仍畏泥。
家在窮山亂門外,自慚無策救兒饑。
分類:
《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其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六年來,我經歷了三次災難,陷入了困境。
誰能認識到我曾經在浙西的艱難歲月。
沒有一絲遺憾能夠被忽視,
我不知道回到故鄉后會是怎樣的安穩。
我忙于修理屋宇,又聽到屋頂漏水的聲音,
盡管渴望出門,但仍然害怕泥濘。
我的家在貧瘠的山區,門外雜亂不堪,
我自愧無力幫助饑餓的孩子。
詩意和賞析:
《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描繪了作者方回在病后回到故鄉浙西后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和內心的掙扎。詩中使用了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通過描寫作者過去六年的艱難經歷,以及在回到故鄉后仍然面臨的困境,展現了作者的痛苦和無奈。
第一句中的"六年三潦困余黎"表達了作者經歷了三次困境,已經有六年的時間過去,但依然無法擺脫困境的束縛。"誰識他年舊浙西"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舊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感慨無人能理解自己曾經在浙西的艱辛。
接下來的兩句"靡有孑遺何可忽,不知歸去果安之"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過去的困境和現在的歸鄉之路的思考。作者認為過去的艱辛不容忽視,但又不確定回到故鄉后的安穩生活是否能夠實現。
接下來的兩句"屬方理屋又聞漏,垂欲出門仍畏泥"描繪了作者修理屋子的辛勞和聽到屋頂漏水的聲音,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外出的渴望和對泥濘的害怕。這些描寫表明作者的生活仍然困頓而艱難。
最后兩句"家在窮山亂門外,自慚無策救兒饑"展現了作者所處的環境的貧瘠和混亂,以及作者對于無力解決孩子饑餓問題的自責和無奈。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在病后回到故鄉后所面臨的困境和內心的痛苦。同時,也呈現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不確定的思考。
“屬方理屋又聞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hòu xià chū zá shū jìn kuàng shí shǒu
病后夏初雜書近況十首
liù nián sān lǎo kùn yú lí, shuí shí tā nián jiù zhè xī.
六年三潦困余黎,誰識他年舊浙西。
mǐ yǒu jié yí hé kě hū, bù zhī guī qù guǒ ān zhī.
靡有孑遺何可忽,不知歸去果安之。
shǔ fāng lǐ wū yòu wén lòu, chuí yù chū mén réng wèi ní.
屬方理屋又聞漏,垂欲出門仍畏泥。
jiā zài qióng shān luàn mén wài, zì cán wú cè jiù ér jī.
家在窮山亂門外,自慚無策救兒饑。
“屬方理屋又聞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