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芻憐馬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芻憐馬瘦”全詩
屋濕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無芻憐馬瘦,少食信兒嬌。
聞道韓夫子,還同此寂寥。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酬韓祭酒雨中見寄》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韓祭酒雨中見寄》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詩意深邃而悲涼,表現了詩人在雨中愁悶的心情。
詩人在雨中被困,無法出去散心。整個夜晚都被陰云籠罩,屋里潮濕只增加了漏洞,泥漿也越來越厚。因為沒有芻草可以給馬吃,馬瘦弱不堪。詩人自己的飲食也很少,可是小孩子們卻嬌貴得到滿足。聽說韓祭酒也處在這樣的寂寥之中。
這首詩在表達詩人遭遇困境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寂寥和孤獨的氛圍。雨夜中的蕭瑟景象和詩人的處境相呼應,詩人似乎置身于這個陰暗潮濕的世界之中。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和韓祭酒相似的境遇,將自己的心情寄托于韓祭酒,以表達自己的喟嘆和無奈。
整個詩篇以描寫詩人遭遇的困境為主線,通過以雨夜為背景,描繪了一幅陰沉潮濕的畫面,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這種通過自然景物來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法,也正是唐代詩歌的典型特征。
“無芻憐馬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hán jì jiǔ yǔ zhōng jiàn jì
酬韓祭酒雨中見寄
yǔ zhōng chóu bù chū, yīn hēi jǐn lián xiāo.
雨中愁不出,陰黑盡連宵。
wū shī wéi tiān lòu, ní shēn wèi fàng cháo.
屋濕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wú chú lián mǎ shòu, shǎo shí xìn ér jiāo.
無芻憐馬瘦,少食信兒嬌。
wén dào hán fū zǐ, hái tóng cǐ jì liáo.
聞道韓夫子,還同此寂寥。
“無芻憐馬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