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應慟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家應慟哭”全詩
萬家應慟哭,五月更恒寒。
政爾千倉足,猶云一飯難。
兇災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分類: 九日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五月九日甲子至,
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
眼待稻花看,
青苗浸急湍。
萬家應慟哭,
五月更恒寒。
政爾千倉足,
猶云一飯難。
兇災忽如此,
容易便平安。
【中文譯文】
五月的九日甲子時,
月亮圓滿、午時已過,大雨仍不停歇。
眼中期盼著稻花的開放,
青苗卻被急流湍急地浸泡。
萬家紛紛陷入哀傷的哭泣聲,
五月的寒意卻愈發嚴寒。
即使政府有千倉之糧足夠供給,
卻仍難以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兇災突如其來,
平安卻又顯得容易得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方回所作,《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以自然現象描繪出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景象,通過揭示政府的無能和人民的艱辛來抒發作者的憤慨和思考。
詩詞開篇點明了時間和天候,以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為背景,暗示了一種時局動蕩的氛圍。接著,詩中以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的描繪,將自然景象與人民的苦難相結合。稻花和青苗是農民的希望和生活依靠,然而它們被洪水沖刷,反映了人們生活的困頓和艱難。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述萬家應慟哭、五月更恒寒,表達了人們的悲傷和生活的困苦。政府的千倉之糧雖然豐足,但卻難以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表明了社會的不公和政府的無能。兇災突如其來,平安卻顯得容易得來,反映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脆弱。
整篇詩詞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政治風波的思考。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人民的苦難和政府的無能,以及社會的動蕩和脆弱。這種批判現實的意味,使得詩詞具有強烈的社會關懷和人文情懷。
“萬家應慟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uè jiǔ rì jiǎ zǐ zhì yuè wàng gēng wǔ dà yǔ shuǐ bù yǐ shí shǒu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yǎn dài dào huā kàn, qīng miáo jìn jí tuān.
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
wàn jiā yīng tòng kū, wǔ yuè gèng héng hán.
萬家應慟哭,五月更恒寒。
zhèng ěr qiān cāng zú, yóu yún yī fàn nán.
政爾千倉足,猶云一飯難。
xiōng zāi hū rú cǐ, róng yì biàn píng ān.
兇災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萬家應慟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