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未中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時未中歲”全詩
庭閑云滿井,窗曉雪通山。
來客半留宿,借書多寄還。
明時未中歲,莫便一生閑。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經王處士原居》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王處士原居》的中文譯文:
原本居住的地方冷清了,只有僧人靠近竹關。
庭院中空閑的井口被云霧彌漫,窗戶透出曙光照亮山脈。
來客們留宿了一半,借書借了很多還。
在光明的時光未過中年,不能一輩子都過著閑散自在的生活。
《經王處士原居》傳達了詩人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與渴望。詩中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庭院,井口云霧彌漫,窗外可見雪峰,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與自由。詩人欣賞隨筆,并樂意與來客分享,表現出他樂于與人共享自己的閑暇時光。然而,詩人也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他希望在年輕時能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知道這種生活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自由的環境,表達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和與他人的互動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傳達給讀者,引起人們對自由、寧靜和靜 contemplation 生活的思考。
“明時未中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wáng chǔ shì yuán jū
經王處士原居
jiù zhái shuí xiāng jìn, wéi sēng jìn zhú guān.
舊宅誰相近,唯僧近竹關。
tíng xián yún mǎn jǐng, chuāng xiǎo xuě tōng shān.
庭閑云滿井,窗曉雪通山。
lái kè bàn liú sù, jiè shū duō jì hái.
來客半留宿,借書多寄還。
míng shí wèi zhōng suì, mò biàn yī shēng xián.
明時未中歲,莫便一生閑。
“明時未中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