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如叵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樊崇如叵測”全詩
樊崇如叵測,郭璞殆徒謀。
折臂終難驗,控頤自可憂。
未拋金鎖甲,焉問土饅頭。
分類:
《贈地理齊君龍吉》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地理齊君龍吉》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積善出公侯,今于葬地求。
樊崇如叵測,郭璞殆徒謀。
折臂終難驗,控頤自可憂。
未拋金鎖甲,焉問土饅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地理齊君龍吉的贈送和思考。詩人方回通過贈送地理齊君的方式,表達了積善之人最終會得到公侯的地位的信念,同時也揭示了現實中的困境。
首先,詩人提到“積善出公侯”,傳達了善行積累會帶來地位提升的觀念。然而,在現實中,這樣的善行并不能保證在葬地選擇上得到公侯的待遇。樊崇和郭璞都是古代的著名地理學家,然而,他們對于選擇合適的葬地的判斷卻不盡準確和可靠。這種對于善行未能獲得應有回報的現實困境使詩人感到憂慮。
其次,詩中提到“折臂終難驗,控頤自可憂”,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努力和奮斗的擔憂。折臂難驗指的是詩人的努力和奮斗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驗證和認可。控頤則暗示詩人的自省和思考,他開始懷疑自己的付出是否真的值得。
最后,詩中出現的“金鎖甲”和“土饅頭”形象地描繪了現實生活中的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對比。金鎖甲象征著高貴和權勢,而土饅頭則代表著平凡和貧窮。詩人用這種對比來呼應自己的困境,表達了對于現實中權力和物質的追求的質疑。
綜上所述,《贈地理齊君龍吉》這首詩詞通過對地理齊君的贈送和對現實困境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善行回報和現實困境的憂慮與質疑。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使得詩詞更具有意境和思考的深度。
“樊崇如叵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dì lǐ qí jūn lóng jí
贈地理齊君龍吉
jī shàn chū gōng hóu, jīn yú zàng dì qiú.
積善出公侯,今于葬地求。
fán chóng rú pǒ cè, guō pú dài tú móu.
樊崇如叵測,郭璞殆徒謀。
zhé bì zhōng nán yàn, kòng yí zì kě yōu.
折臂終難驗,控頤自可憂。
wèi pāo jīn suǒ jiǎ, yān wèn tǔ mán tou.
未拋金鎖甲,焉問土饅頭。
“樊崇如叵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