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前霜后歸吾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前霜后歸吾圃”全詩
食貧破硯驚猶在,身瘦寒衣覺漸寬。
家里兒孫音問好,客中僮仆使令難。
雪前霜后歸吾圃,瘦菊疏梅盡耐看。
分類:
《八月三十日曉晴》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三十日曉晴》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八月三十日的清晨晴朗,
高樹呼嘯的風已經開始變紅,
秋天晴朗,我試著倚在欄桿上寫詩。
饑餓的日子中,我破損的硯臺仍然驚人,
身體瘦弱,但寒冷的衣衫感覺寬松。
家中的兒孫問我的情況良好,
但身處他鄉的仆人們很難傳達命令。
在雪前霜后,我回到自己的花園,
瘦弱的菊花和稀疏的梅花仍然值得欣賞。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為主題,展現了一個秋天的早晨。詩中的詩人身處一種貧困的環境,但他仍然能夠在清晨的陽光下寫詩。他的生活雖然困苦,但他的心境依然是明朗和寬廣的。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堅韌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賞析:
《八月三十日曉晴》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早晨場景,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詩人以自然景色作為背景,通過描寫高樹呼嘯的風、秋天的晴朗和家中的兒孫,展示了豐富的意象和情感。詩人用簡練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在貧困環境中仍然保持樂觀心態的精神。他的破損的硯臺和瘦弱的身體成為了他堅韌不拔的象征,而寒冷的衣衫的寬松則反映了他對生活的寬容和豁達。最后,詩人回到自己的花園,描述了瘦弱的菊花和稀疏的梅花,這些景象象征著堅持和品味的價值。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態度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堅韌不拔的個性和對命運的積極應對。
“雪前霜后歸吾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ān shí rì xiǎo qíng
八月三十日曉晴
gāo shù hào fēng shǐ yù dān, qiū qíng shī lǎo shì píng lán.
高樹號風始欲丹,秋晴詩老試憑欄。
shí pín pò yàn jīng yóu zài, shēn shòu hán yī jué jiàn kuān.
食貧破硯驚猶在,身瘦寒衣覺漸寬。
jiā lǐ ér sūn yīn wèn hǎo, kè zhōng tóng pú shǐ lìng nán.
家里兒孫音問好,客中僮仆使令難。
xuě qián shuāng hòu guī wú pǔ, shòu jú shū méi jǐn nài kàn.
雪前霜后歸吾圃,瘦菊疏梅盡耐看。
“雪前霜后歸吾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