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扶顛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覺扶顛易”全詩
未覺扶顛易,方驚悔過遲。
病堪長作客,貧可薦招醫。
觀井如彭祖,聞諸草角時。
分類:
《八月五日病中》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五日病中》是宋代詩人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八月五日病中,
我內心敢自欺,
只怕思緒不夠精,
未曾意識到人生轉瞬即逝,
才驚覺悔過已太遲。
病痛讓我像長時間作客,
貧窮使我只能求醫問藥。
看著井水如同彭祖的長壽,
聽聞草角鳴叫的時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八月五日病中的境遇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狀況的痛苦和憂慮,同時反映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悔恨。
詩的開篇,詩人坦誠地表示自己在病痛之中,內心并不敢欺騙自己。他擔心自己的思緒不夠清晰,無法精確地思考問題。這種自我懷疑與自省,展現了詩人對自身認知和思維狀態的關注。
接下來,詩人感慨地指出自己未曾意識到時間的飛逝。他突然醒悟到,悔過和反思已經太遲,時機已經錯過。這種遲悔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行為和選擇的反思,以及對時光流逝不可挽回性質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病痛和貧困為象征,抒發了在困境中的無奈和無力。病痛使他感覺自己像是長時間的旅客,而貧窮則限制了他求醫問藥的可能性。這種生活狀態的描繪,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
最后兩句,詩人以井水和草角為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感受。井水象征著長壽和穩定,而草角的鳴叫則象征著時光的推移。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進一步思考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
總體而言,方回的《八月五日病中》通過對個人狀況、時間流逝和社會現實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的憂慮和思索。詩中使用的意象和比喻,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和表達力,使讀者在閱讀中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未覺扶顛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wǔ rì bìng zhōng
八月五日病中
yú xīn gǎn zì qī, dàn kǒng bù jīng sī.
于心敢自欺,但恐不精思。
wèi jué fú diān yì, fāng jīng huǐ guò chí.
未覺扶顛易,方驚悔過遲。
bìng kān zhǎng zuò kè, pín kě jiàn zhāo yī.
病堪長作客,貧可薦招醫。
guān jǐng rú péng zǔ, wén zhū cǎo jiǎo shí.
觀井如彭祖,聞諸草角時。
“未覺扶顛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