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活每常嫌費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作活每常嫌費力”全詩
作活每常嫌費力,移居只是貴容身。
初開井淺偏宜樹,漸覺街閑省踏塵。
更喜往還相去近,門前減卻送書人。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張籍所作,題為《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安寺里多時住,
雖守卑官不苦貧。
作活每常嫌費力,
移居只是貴容身。
初開井淺偏宜樹,
漸覺街閑省踏塵。
更喜往還相去近,
門前減卻送書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張籍在長安寺居住的一段時光,答復了友人元八郎中關于他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的問題。詩人表達了自己雖然身居低位卑官,但并不感到貧窮的困擾。他感嘆自己從事文學創作時常常覺得費力,而移居則是為了保持自身的尊嚴和體面。詩人提到自己在新居的院子里種了樹,雖然井水淺,但正好適合種植樹木。他逐漸感覺到新居所在的街道寧靜,少有塵土揚起。他更加喜歡往來的人們離自己越來越近,門前的送書人也減少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己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反映了張籍內心的一種平和和從容。盡管他的官職地位不高,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并不為此所苦。他將精力集中在文學創作上,表現出對艱辛勞作的不滿,希望通過移居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態。詩中描寫的井水淺和街道的寧靜,以及與人相互靠近的場景,傳遞出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氛圍。這首詩詞展示了張籍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對內心追求的平衡,也反映了他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對身心舒適的追求。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追求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個人價值和尊嚴的追求。
“作活每常嫌費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jū jìng ān fāng, dá yuán bā láng zhōng
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
cháng ān sì lǐ duō shí zhù, suī shǒu bēi guān bù kǔ pín.
長安寺里多時住,雖守卑官不苦貧。
zuò huó měi cháng xián fèi lì,
作活每常嫌費力,
yí jū zhǐ shì guì róng shēn.
移居只是貴容身。
chū kāi jǐng qiǎn piān yí shù, jiàn jué jiē xián shěng tà chén.
初開井淺偏宜樹,漸覺街閑省踏塵。
gèng xǐ wǎng huán xiāng qù jìn, mén qián jiǎn què sòng shū rén.
更喜往還相去近,門前減卻送書人。
“作活每常嫌費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