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何當曳長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夫何當曳長裾”全詩
厥壤既宜竹,種竹環其廬。
根不取馬箠,筍不供盤蔬。
永保歲寒盟,子孫樂只且。
老夫何當曳長裾,一窺旌節舊門閭。
華亭豈羨揚州鶴,松江自足馮驩魚。
田園伏臘頗有余,竹中明燈夜讀書。
分類:
《寄題曹氏居竹》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曹氏居竹》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居住在竹林中的君子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古老的修竹鄉,君子居住于此。
因為這片土地適宜竹子的生長,所以他在自己的廬舍周圍種植了竹子。
竹根不砍來做馬箠,嫩筍不供盤中蔬菜。
他們永遠保持著對歲寒的約定,子孫們歡樂而安寧。
老夫何時能夠長裾而行,一窺舊時的門閭和旌節。
華麗的亭臺不能與揚州的仙鶴相比,松江的美景卻能滿足馮驩的愛魚之心。
在鄉村田園里,豐收年景頗為豐盈,在竹林中點亮明燈夜讀書。
詩意:
《寄題曹氏居竹》以竹林為背景,表達了君子在這片竹林中安居的生活情景和內心的寧靜與滿足。詩中作者贊美了竹子的品質,竹子的形象象征了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修養。詩中還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馮驩的羨慕之情,同時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竹林和君子的生活,展現了一種寧靜、淡泊、自足、修身養性的境界。竹子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被視為堅韌、純潔、謙虛和高尚的象征。通過將君子與竹子相聯系,詩人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修養的贊美和向往。
詩中的田園景象和明燈夜讀書的場景,展示了一種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生活態度。作者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并通過讀書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追求自然與修身養性的精神,與宋代士人的思想傾向相吻合,體現了宋代文人對清靜田園生活的追求和對文化教育的重視。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竹林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君子追求高尚品德、追求自然與寧靜的生活態度。它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和修身養性的向往,同時也呼應了宋代士人的審美觀和人生理想。
“老夫何當曳長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cáo shì jū zhú
寄題曹氏居竹
wéi gǔ xiū zhú xiāng, jūn zǐ shì cǐ jū.
維古修竹鄉,君子世此居。
jué rǎng jì yí zhú, zhǒng zhú huán qí lú.
厥壤既宜竹,種竹環其廬。
gēn bù qǔ mǎ chuí, sǔn bù gōng pán shū.
根不取馬箠,筍不供盤蔬。
yǒng bǎo suì hán méng, zǐ sūn lè zhǐ qiě.
永保歲寒盟,子孫樂只且。
lǎo fū hé dāng yè zhǎng jū, yī kuī jīng jié jiù mén lǘ.
老夫何當曳長裾,一窺旌節舊門閭。
huá tíng qǐ xiàn yáng zhōu hè, sōng jiāng zì zú féng huān yú.
華亭豈羨揚州鶴,松江自足馮驩魚。
tián yuán fú là pō yǒu yú, zhú zhōng míng dēng yè dú shū.
田園伏臘頗有余,竹中明燈夜讀書。
“老夫何當曳長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