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喜多時未辦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喜多時未辦歸”全詩
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市客慣曾賒賤藥,家僮驚見著新衣。
君今獨得居山樂,應喜多時未辦歸。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梅處士》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梅處士》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擾擾人間是與非,
官閑自覺省心機。
六行班里身常下,
九列符中事亦稀。
市客慣曾賒賤藥,
家僮驚見著新衣。
君今獨得居山樂,
應喜多時未辦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寄托之名寫給梅處士,表達了張籍在官場生活中的感慨和對退隱山林生活的向往。
詩的開頭兩句“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表明了人們紛繁復雜的世事讓人疲憊和困惑,而閑散的官員能夠自覺地減少心機,過上寧靜的生活。作者通過對比,呼應了自己內心對山林隱居的向往。
下兩句“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描繪了作者在官場中的地位低下和職責不重,與此同時,也展示了他對繁瑣事務的厭倦。這種對繁瑣事務的厭倦與第一句中“人間是與非”的擾亂形成了對比,進一步強調了隱居山林的向往。
接下來兩句“市客慣曾賒賤藥,家僮驚見著新衣”通過描寫市井和家庭的瑣事,進一步凸顯了作者對于物質和俗世的厭倦。市客賒賤藥和家僮驚訝于新衣都是生活瑣事中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它們對于作者來說,只是讓人感到煩惱和困擾。
最后兩句“君今獨得居山樂,應喜多時未辦歸”表達了作者對梅處士幸運地能夠享受山居生活的祝福。作者認為梅處士能夠獲得這樣的生活是應該高興的,而自己則仍然未能實現自己的歸隱愿望。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于退隱山林生活的渴望和對官場生活的不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作者在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山林的向往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和簡樸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紛擾和繁瑣事務的厭惡之情。
“應喜多時未辦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méi chǔ shì
寄梅處士
rǎo rǎo rén jiān shì yǔ fēi, guān xián zì jué shěng xīn jī.
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
liù háng bān lǐ shēn cháng xià,
六行班里身常下,
jiǔ liè fú zhōng shì yì xī.
九列符中事亦稀。
shì kè guàn céng shē jiàn yào, jiā tóng jīng jiàn zhe xīn yī.
市客慣曾賒賤藥,家僮驚見著新衣。
jūn jīn dú de jū shān lè, yīng xǐ duō shí wèi bàn guī.
君今獨得居山樂,應喜多時未辦歸。
“應喜多時未辦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