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承恩詔新開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特承恩詔新開戟”全詩
半俸歸燒伏火藥,全家解說養生方。
特承恩詔新開戟,每見公卿不下床。
竹樹晴深寒院靜,長懸石磬在虛廊。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閻少保》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閻少保》
辭榮戀闕未還鄉,
離開朝廷,心心念念未歸故土,
修養多年,體力強健。
半俸歸燒伏火藥,
只有半俸祿收入后深于火藥制作,
全家解說養生方。
全家人傳授養生之法。
特承恩詔新開戟,
特蒙皇帝恩慈命令,
賜予勇士新式武器,
每見公卿不下床。
每逢公卿來朝,不離床榻。
竹樹晴深寒院靜,
竹樹在晴天下,倒映在寺院的寒冷中,
長懸石磬在虛廊。
懸掛的石磬在虛廊中久久回響。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為了表達對閻神話(字少保)的贊美而寫的。通過詩歌,作者表達了對閻少保高尚品德和勇敢無畏的敬意,描繪了他離開朝廷、修養身心的情景。詩中也提到了閻少保因修養之功而受皇帝賞識,并被賜予了新式武器。最后,作者通過對寺院竹樹和石磬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冷靜寧謐的氛圍,表達了對閻少保崇高的品質和深深的敬佩之情。
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通過對閻少保的稱贊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閻少保的崇敬之情和對寧靜冷靜的追求。整體上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突顯了唐代士人對德才兼備的士人的崇尚。
“特承恩詔新開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án shǎo bǎo
贈閻少保
cí róng liàn quē wèi huán xiāng, xiū yǎng nián duō qì lì qiáng.
辭榮戀闕未還鄉,修養年多氣力強。
bàn fèng guī shāo fú huǒ yào,
半俸歸燒伏火藥,
quán jiā jiě shuō yǎng shēng fāng.
全家解說養生方。
tè chéng ēn zhào xīn kāi jǐ, měi jiàn gōng qīng bù xià chuáng.
特承恩詔新開戟,每見公卿不下床。
zhú shù qíng shēn hán yuàn jìng, zhǎng xuán shí qìng zài xū láng.
竹樹晴深寒院靜,長懸石磬在虛廊。
“特承恩詔新開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