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郡暫辭雙鳳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郡暫辭雙鳳闕”全詩
為郡暫辭雙鳳闕,全家遠過九龍灘。
山鄉只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
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汀州源使君》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汀州源使君》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曾經成就趙北回朝的計劃,
因此獲得了最好的王門官職。
為了暫時辭別雙鳳闕(指宮殿),
我帶著全家人離開了九龍灘。
山鄉中只有輸蕉的人家,
水鎮上應該養了許多鴨欄。
這個地方偏僻,很少有客人來,
只有刺桐花開放時,共有誰來欣賞呢?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張籍送別汀州源使君的場景。汀州是現今中國福建省的一個地方,使君指的是派駐到汀州的官員。詩人通過描繪使君離開汀州的情景,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觀察。
詩中提到了趙北回朝的計劃,這可能指的是使君在北方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現在返回朝廷。他因此獲得了王門(皇室)的最好官職,這顯示了他的功績和榮譽。
然而,由于使君要離開汀州,詩人表達了對他離去的遺憾和不舍之情。詩人和使君都來自山鄉,使君離開后,山鄉中只剩下輸蕉的人家,水鎮上卻應該有許多鴨欄。這里描繪了一種寂靜和孤寂的氛圍,因為這個地方偏僻,很少有客人前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刺桐花開放時無人欣賞的感嘆。刺桐是一種美麗的花朵,然而,由于地處偏僻,很少有人來這里,所以無人能夠欣賞到它的美麗。
賞析:
《送汀州源使君》以簡潔而寫意的語言描繪了離別和孤獨的情感。詩人通過對使君離去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惋惜之情,以及對自己所處環境的孤寂感。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使得離別和孤寂的情感更加突出。使君離開后,山鄉中只有輸蕉的人家,而水鎮上卻養了許多鴨欄,這種對比凸顯了離別后的寂靜和冷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刺桐花開放時無人欣賞的感嘆,進一步強調了孤獨和冷落的氛圍。
整首詩以平淡而樸素的語言展現了離別的情感,并通過環境的描寫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在離鄉別井、面對孤獨時的感受,具有濃郁的離愁別緒和生活的真實感。
“為郡暫辭雙鳳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īng zhōu yuán shǐ jūn
送汀州源使君
céng chéng zhào běi guī cháo jì, yīn bài wáng mén zuì hǎo guān.
曾成趙北歸朝計,因拜王門最好官。
wèi jùn zàn cí shuāng fèng quē,
為郡暫辭雙鳳闕,
quán jiā yuǎn guò jiǔ lóng tān.
全家遠過九龍灘。
shān xiāng zhǐ yǒu shū jiāo hù, shuǐ zhèn yīng duō yǎng yā lán.
山鄉只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
dì pì xún cháng lái kè shǎo, cì tóng huā fā gòng shuí kàn.
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為郡暫辭雙鳳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