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聞三事說功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聞三事說功勞”全詩
早得一人知姓字,常聞三事說功勞。
月明渡口漳江靜,云散城頭贛石高。
郡政已成秋思遠,閑吟應不問官曹。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虔州韓使君》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虔州韓使君
南康太守負才豪,
五十如今未擁旄。
早得一人知姓字,
常聞三事說功勞。
月明渡口漳江靜,
云散城頭贛石高。
郡政已成秋思遠,
閑吟應不問官曹。
中文譯文:
給虔州韓使君
南康太守才華出眾,
五十歲如今仍未授旌旗。
早日遇到你這位了解我姓字的人,
常常聽聞你帶來的三件事,講述功績。
月明時分,在漳江的渡口,寧靜安詳,
云散了,城頭上的贛石高聳入云。
州府政務已經處理完畢,思緒飄然遙遠,
閑時吟詩,應該不會受到官府的干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籍寫給韓懷禮(字虔州,因官至虔州刺史)的贈詩。詩中作者自稱南康太守,表示自己的才華卓越,但到了五十歲仍未得到授旌旗的官職。然而,作者發現了韓使君這位了解自己事跡的人,并贊揚他所帶來的三件事,傳頌了韓懷禮的功績。
接著,詩人以月明和云散的景象描述了漳江渡口的寧靜和城頭上贛石的高聳,形象地描繪了虔州的壯麗景色。
最后,詩人敘述了自己郡政已經完成的情況,感嘆郡政已成,思緒遙遠,意味著他已有閑暇的時間來吟詩。他相信,他的吟詩不會受到官府的打擾。
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韓使君的敬佩和贊美之情,以及對自己官職未達的無奈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通過清新的描寫和抒發真情實感,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樂觀向上的情懷。
“常聞三事說功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ián zhōu hán shǐ jūn
寄虔州韓使君
nán kāng tài shǒu fù cái háo, wǔ shí rú jīn wèi yōng máo.
南康太守負才豪,五十如今未擁旄。
zǎo dé yī rén zhī xìng zì,
早得一人知姓字,
cháng wén sān shì shuō gōng láo.
常聞三事說功勞。
yuè míng dù kǒu zhāng jiāng jìng, yún sàn chéng tóu gàn shí gāo.
月明渡口漳江靜,云散城頭贛石高。
jùn zhèng yǐ chéng qiū sī yuǎn, xián yín yīng bù wèn guān cáo.
郡政已成秋思遠,閑吟應不問官曹。
“常聞三事說功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