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居無寺問紅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居無寺問紅樓”全詩
仙隱有峰存紫閣,僧居無寺問紅樓。
蘭亭古瘞藏狐貉,椒壁遺基牧馬牛。
萬古不隨人事改,獨余清渭向東流。
分類:
《長安》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長安》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客從函谷過南州,
略說長安舊日愁。
仙隱有峰存紫閣,
僧居無寺問紅樓。
蘭亭古瘞藏狐貉,
椒壁遺基牧馬牛。
萬古不隨人事改,
獨余清渭向東流。
中文譯文:
行客從函谷經過南州,
稍微述說長安往日的憂愁。
仙人隱居的山峰上還有紫色的閣樓存在,
僧人居住的地方卻沒有寺廟,只有紅樓。
蘭亭古跡埋藏著狐貍和貉,
椒壁留下了牧馬和牛的痕跡。
萬古不受人事的改變,
只有清澈的渭水仍向東流。
詩意:
這首詩以長安古城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感慨和對城市變遷的思考。詩中通過函谷和南州的旅途,讓行客回憶起長安往日的苦悶和憂傷。詩人描繪了仙人隱居的山峰上依然存在的紫色閣樓,以及僧人居住的地方沒有寺廟,只有紅樓的情景,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在蘭亭古跡中,作者描述了埋藏著狐貍和貉的古跡,以及椒壁上留下的牧馬和牛的痕跡,這些都是長安歷史的遺跡。最后,詩人表達了長安城市在千百年間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貌,只有清澈的渭水一直向東流動,與萬古不變的自然景觀形成對比。
賞析:
《長安》這首詩通過描寫長安城的歷史景觀和變遷,展示了時間的推移對城市的影響。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卻能喚起讀者對長安往日輝煌和衰落的思考。通過仙隱、僧居、蘭亭等景物的描繪,詩人將城市的歷史與自然景觀相結合,表達了長安城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淀。最后兩句以萬古不變的清渭向東流作結,意味著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喚起了人們對歷史長河中的瞬息萬變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長安城歷史的思索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之感。
“僧居無寺問紅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長安
kè cóng hán gǔ guò nán zhōu, lüè shuō cháng ān jiù rì chóu.
客從函谷過南州,略說長安舊日愁。
xiān yǐn yǒu fēng cún zǐ gé, sēng jū wú sì wèn hóng lóu.
仙隱有峰存紫閣,僧居無寺問紅樓。
lán tíng gǔ yì cáng hú háo, jiāo bì yí jī mù mǎ niú.
蘭亭古瘞藏狐貉,椒壁遺基牧馬牛。
wàn gǔ bù suí rén shì gǎi, dú yú qīng wèi xiàng dōng liú.
萬古不隨人事改,獨余清渭向東流。
“僧居無寺問紅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