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松已幸追陶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撫松已幸追陶徑”全詩
秋著碧山環作畫,天將白鳥點成詩。
撫松已幸追陶徑,夢草無煩憶謝池。
典午紀中搖落語,白頭洄泝不勝悲。
分類:
《艮思臺秋眺》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艮思臺秋眺》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亭月榭欲為之,十許年前已筑基。
秋著碧山環作畫,天將白鳥點成詩。
撫松已幸追陶徑,夢草無煩憶謝池。
典午紀中搖落語,白頭洄泝不勝悲。
詩意:
《艮思臺秋眺》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內心的感慨。詩中以寫景的手法,展現了風亭、月榭等建筑物的美麗,同時通過描繪碧山、白鳥、松樹等自然元素,將自然景觀與詩人的思想情感相融合,呈現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意境。詩人以自然景色為媒介,借此抒發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和對生命流轉的感慨,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生命短暫的深深思索和悲傷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秋景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現了詩人對人生和時光的感慨。首句“風亭月榭欲為之,十許年前已筑基”揭示了詩人對美景建筑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歲月流轉的無情。接著,描繪了秋天的碧山和天空中的白鳥,將自然景觀嵌入到詩人的情感表達之中,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贊美之情。下文中,“撫松已幸追陶徑,夢草無煩憶謝池”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對曾經的友誼的思念。最后兩句“典午紀中搖落語,白頭洄泝不勝悲”則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深深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搖落的語言和白發的形象,表達了對流逝時光的無奈和對生命易逝的憂傷。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和悲傷。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的手法,使得作品充滿了情感和哲理的內涵,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撫松已幸追陶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ěn sī tái qiū tiào
艮思臺秋眺
fēng tíng yuè xiè yù wèi zhī, shí xǔ nián qián yǐ zhù jī.
風亭月榭欲為之,十許年前已筑基。
qiū zhe bì shān huán zuò huà, tiān jiàng bái niǎo diǎn chéng shī.
秋著碧山環作畫,天將白鳥點成詩。
fǔ sōng yǐ xìng zhuī táo jìng, mèng cǎo wú fán yì xiè chí.
撫松已幸追陶徑,夢草無煩憶謝池。
diǎn wǔ jì zhōng yáo luò yǔ, bái tóu huí sù bù shèng bēi.
典午紀中搖落語,白頭洄泝不勝悲。
“撫松已幸追陶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