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自潛形伺夜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自潛形伺夜深”全詩
每驚世事如翻手,難保人生不負心。
曠野嗟嗟三獻玉,權門詡詡四知金。
舊來梁上稱君子,猶自潛形伺夜深。
分類:
《閒書二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閒書二首》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木歸根白露零,寒蛬欲蟄動酸吟。
每驚世事如翻手,難保人生不負心。
曠野嗟嗟三獻玉,權門詡詡四知金。
舊來梁上稱君子,猶自潛形伺夜深。
譯文:
草木已經歸根,白露灑落一地。寒蛬欲要藏伏,發出凄涼的鳴叫。
每當世事翻轉如掌心,難以保證人生不背離初心。
廣闊的野地里悲嘆聲不斷,三次獻上珍貴的玉石,權貴們諂媚得像金子一樣。
自古以來,梁上的君子被稱贊,即便是隱藏形跡等待深夜到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時代變遷的景象,草木離開了原本的位置,白露灑落在地上,象征著事物的歸宿和無常。寒蛬想要蟄伏,發出酸澀的鳴叫,暗示著世事的不順和困惑。作者提到每當世事變幻如掌心翻轉時,往往難以保持初心,人生容易背離本真。這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失望和對人性的疑惑。
詩的后半部分講述了曠野中悲嘆的聲音不斷傳來,暗指社會上的不公和權貴的虛偽。三次獻上珍貴的玉石,權門上的人們卻如金子一樣諂媚奉承,揭示了社會的虛偽和道德的淪喪。作者提到梁上的君子被稱贊,但他們仍然隱藏自己的形跡,等待深夜的到來。這句話暗示了在黑暗的時代中,君子們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獨立和謙虛,不被世俗的風浪所侵蝕。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草木歸根、寒蛬鳴叫、世事變幻、權貴虛偽等形象的運用,詩中蘊含著對人性、社會倫理和道德觀念的探討。它呈現了一個寂靜而憂傷的畫面,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觀的思考。
“猶自潛形伺夜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shū èr shǒu
閒書二首
cǎo mù guī gēn bái lù líng, hán qióng yù zhé dòng suān yín.
草木歸根白露零,寒蛬欲蟄動酸吟。
měi jīng shì shì rú fān shǒu, nán bǎo rén shēng bù fù xīn.
每驚世事如翻手,難保人生不負心。
kuàng yě jiē jiē sān xiàn yù, quán mén xǔ xǔ sì zhī jīn.
曠野嗟嗟三獻玉,權門詡詡四知金。
jiù lái liáng shàng chēng jūn zǐ, yóu zì qián xíng cì yè shēn.
舊來梁上稱君子,猶自潛形伺夜深。
“猶自潛形伺夜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