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尋近肅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侵尋近肅霜”全詩
不是人無寐,焉知夜已長。
樹鳴秋雨急,潮過海天涼。
自覺衣裘少,侵尋近肅霜。
分類:
《八月十八日天曉二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十八日天曉二首》是宋代詩人方回所作,描繪了八月十八這一時刻的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八月十八日天曉二首》中文譯文:
木犀花正盛,吹入滿樓香。
不是人無寐,焉知夜已長。
樹鳴秋雨急,潮過海天涼。
自覺衣裘少,侵尋近肅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八月十八日清晨的景象。木犀花盛開,花香彌漫著整個樓閣。人們或許還沒有入睡,因此并不感覺夜晚已經過去多久。秋雨下得很急,樹木在雨中發出聲響,潮水漲過海天,使得氣溫變得涼爽。詩人自覺衣裘不夠厚,開始感到秋霜逼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八月十八日天曉的情景,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和氣氛。詩人以木犀花的香氣、秋雨的聲音和潮水的漲落來表現秋天的到來,以及人們對漸漸逼近的寒意的感受。
詩中的木犀花是秋天的標志之一,它散發出濃郁的香氣,使得整個樓閣都彌漫著芬芳。這種花香讓人感到宜人,也讓人意識到時間的流逝。詩中的“不是人無寐,焉知夜已長”表達了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入睡,也不能準確地感知時間的推移。
接著,詩人描述了秋雨的急速和樹木的聲音,以及潮水漲過海天的景象,將秋天的涼意和濕潤感傳遞給讀者。最后,詩人自覺衣裘不夠厚,開始感受到秋霜的臨近,暗示著漸漸逼近的寒冷季節。
這首詩通過簡明的描寫,傳達了秋天將至的氛圍和人們對季節變化的敏感感受。詩人運用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和變化,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時間流逝的不同察覺。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其簡約明快的語言和深入的描寫,呈現了一個充滿秋意的場景,引發讀者對季節變化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侵尋近肅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hí bā rì tiān xiǎo èr shǒu
八月十八日天曉二首
mù xī huā zhèng shèng, chuī rù mǎn lóu xiāng.
木犀花正盛,吹入滿樓香。
bú shì rén wú mèi, yān zhī yè yǐ zhǎng.
不是人無寐,焉知夜已長。
shù míng qiū yǔ jí, cháo guò hǎi tiān liáng.
樹鳴秋雨急,潮過海天涼。
zì jué yī qiú shǎo, qīn xún jìn sù shuāng.
自覺衣裘少,侵尋近肅霜。
“侵尋近肅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