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趺可逐茶毗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趺可逐茶毗盡”全詩
作繭蠶寧長戀葉,蛻形蟬待別嘶風。
雙趺可逐茶毗盡,只履誰知窣堵空。
設上饅頭誑人眼,新羅鷂子過天東。
分類:
《寄題佛智忠禪師實庵》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佛智忠禪師實庵》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皴皮槁項換兒童,
依舊恒河見性同。
作繭蠶寧長戀葉,
蛻形蟬待別嘶風。
雙趺可逐茶毗盡,
只履誰知窣堵空。
設上饅頭誑人眼,
新羅鷂子過天東。
詩意:
這首詩以佛智忠禪師實庵為題,通過詩人的文字表達了一種禪宗思想。詩中使用了象征性的意象,以描述人生的境遇和禪修的境界。詩人通過對比、隱喻和暗示,表達了對人生和禪修的深刻思考和領悟。
賞析:
詩的第一句“皴皮槁項換兒童”,描繪了歲月的滄桑和變遷,人們的外貌和心境也在變化中不斷更新。第二句“依舊恒河見性同”,以恒河為喻,表達了佛法中的“見性成佛”的理念,人們不論外在形象如何改變,內心的本性依然相同。
詩的第三句“作繭蠶寧長戀葉”,借用了蠶吐絲作繭的比喻,意指修行者寧愿沉迷于修行的過程而不愿離開。第四句“蛻形蟬待別嘶風”,則暗示了修行者在達到一定境界后,需要放下舊有的形態,如同蛻變的蟬一般,等待新的飛翔。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對“趺”和“履”的描述,表達了修行者對于境界的追求和超越。同時,詩人提到“設上饅頭誑人眼”,意味著世俗的事物常常欺騙人的眼睛,只有真正修行者才能看透其中的虛妄。最后一句“新羅鷂子過天東”,則以鷂子飛翔的形象,暗示修行者超越塵世,達到更高層次的境界。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通過運用隱喻和象征,描繪了修行者的境遇和追求,表達了對禪宗思想的理解和贊美。詩詞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運用巧妙,使讀者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領略到禪宗哲理的深遠意義。
“雙趺可逐茶毗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fú zhì zhōng chán shī shí ān
寄題佛智忠禪師實庵
cūn pí gǎo xiàng huàn ér tóng, yī jiù héng hé jiàn xìng tóng.
皴皮槁項換兒童,依舊恒河見性同。
zuò jiǎn cán níng zhǎng liàn yè, tuì xíng chán dài bié sī fēng.
作繭蠶寧長戀葉,蛻形蟬待別嘶風。
shuāng fū kě zhú chá pí jǐn, zhǐ lǚ shéi zhī sū dǔ kōng.
雙趺可逐茶毗盡,只履誰知窣堵空。
shè shàng mán tou kuáng rén yǎn, xīn luó yào zǐ guò tiān dōng.
設上饅頭誑人眼,新羅鷂子過天東。
“雙趺可逐茶毗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