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行路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來行路難”全詩
我馬過其側,道狹還無由。
牛輒奮雙角,直前舂馬喉。
傷馬已不可,傷人吾何仇。
鼻繩忽迸決,驚墮荒泥陬。
我急策馬去,牛尚瞠怒眸。
事有出不意,君子焉所尤。
古來行路難,曷不偃舊丘。
歸歟偃舊丘,無為牛所摟。
分類:
《牛觸馬》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牛觸馬》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牛觸馬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在行路中遭遇困難時的無奈和無力。
詩詞中的情景描寫生動而具體,通過一棵大樹上系著一頭水牯牛,作者騎馬經過時,道路狹窄,無法繞過。牛感到馬的威脅,突然奮起雙角直沖馬喉,馬受傷已經無法繼續前行。作者感到困惑,他自問自己與這頭牛有何仇恨,為何會遭遇到這樣的不幸。就在這時,牛的鼻繩突然斷裂,驚恐地跌落到泥濘的角落。作者急忙策馬離去,而牛仍然怒視著他,仿佛責怪他的離去。詩詞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在行路中所面對的突發情況。
這首詩詞的意境凝練而深刻。通過描繪牛觸馬的情景,作者抒發了自身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無力感。詩中的牛和馬可以被理解為兩種不同的力量,牛象征著困難和障礙,而馬則象征著作者自己。作者在行路中遭遇到無法預料的困境,無法改變現狀,只能被動接受。這種無奈的情緒通過詩中的牛觸馬的情景得到了生動的表達。
詩詞的賞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他以一種簡練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表達了行路難的真實性。詩中的牛觸馬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情景,更是一種象征,表達了人們在生活中常常遭遇到困境和挑戰,但卻往往無法改變現狀,只能默默承受的現實。
最后兩句詩“歸歟偃舊丘,無為牛所摟”,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無力感。他無法回到過去的安逸和舒適,無法擺脫困境的束縛。這也可以被理解為對人生的思考,人們常常面對著種種困境和挑戰,無法回到過去的安穩,只能接受并努力應對。
總的來說,方回的《牛觸馬》以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作者面對生活困境時的無奈和無力感。這首詩詞通過具體的情景展示了行路中遭遇困難的一種常見情況,引發人們對人生困境的思考。
“古來行路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ú chù mǎ
牛觸馬
shuí jiā yī dà shù, xì zhě shuǐ gǔ niú.
誰家一大樹,系者水牯牛。
wǒ mǎ guò qí cè, dào xiá hái wú yóu.
我馬過其側,道狹還無由。
niú zhé fèn shuāng jiǎo, zhí qián chōng mǎ hóu.
牛輒奮雙角,直前舂馬喉。
shāng mǎ yǐ bù kě, shāng rén wú hé chóu.
傷馬已不可,傷人吾何仇。
bí shéng hū bèng jué, jīng duò huāng ní zōu.
鼻繩忽迸決,驚墮荒泥陬。
wǒ jí cè mǎ qù, niú shàng chēng nù móu.
我急策馬去,牛尚瞠怒眸。
shì yǒu chū bù yì, jūn zǐ yān suǒ yóu.
事有出不意,君子焉所尤。
gǔ lái xíng lù nán, hé bù yǎn jiù qiū.
古來行路難,曷不偃舊丘。
guī yú yǎn jiù qiū, wú wéi niú suǒ lǒu.
歸歟偃舊丘,無為牛所摟。
“古來行路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