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草舍不容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柴扉草舍不容關”全詩
盜起屢煽鄰縣火,軍興全赭近城山。
天陰體倦金瘡痛,歲儉家寒藿食艱。
最苦梅開厭求索,柴扉草舍不容關。
分類:
《歲盡即事三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歲盡即事三首》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描繪了歲月流轉中的戰亂和社會困苦,以及詩人內心的感慨和追求。
詩意:
這一年間,戰火肆虐,干戈洶涌,社會動蕩不安。詩人借用"酒債"的隱喻,表達了人們期待戰亂結束、恢復安寧的心愿,但卻不知何時才能還清酒債,結束困頓。盜賊頻繁作案,引發了鄰縣的火災,軍隊的興起也臨近城山,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苦難和不安。天氣陰沉,詩人身心疲倦,體驗了金瘡的痛苦。生活艱難,歲儉家庭只能靠野菜為食。詩人感嘆最苦的是梅花即將開放,卻對追求與探索心生厭倦,柴扉和草舍的門窗已經無法關上,象征著生活的艱辛和無法逃避的現實。
賞析:
方回的《歲盡即事三首》以簡潔明快的詞句,揭示了宋代社會的軍事動蕩和民生困頓。通過描繪戰爭、盜賊以及社會貧困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戰亂和苦難的深深憂慮。他以酒債的比喻,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困境的無奈,情感深沉而真摯。詩中的天陰、金瘡、歲儉家寒等描寫,直觸人心,使讀者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壓抑和艱辛。詩末,詩人以梅花開放與自己厭倦追求的對比,表達了對現實的失望和對生活的無奈。柴扉和草舍的無法關上,象征著生活中的種種困境無法回避,給人以深深的思考。
這首詩揭示了方回對于時代狀況的痛心和對人生困境的思考,通過樸實的語言和深刻的意象,將社會的動蕩和個體的遭遇巧妙地融為一體,使讀者在感受歷史的同時,也能思考當下的現實和人生的意義。
“柴扉草舍不容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jǐn jí shì sān shǒu
歲盡即事三首
gān gē xiōng yǒng yī nián jiān, jiǔ zhài hé shí kě jǐn hái.
干戈洶涌一年間,酒債何時可盡還。
dào qǐ lǚ shān lín xiàn huǒ, jūn xìng quán zhě jìn chéng shān.
盜起屢煽鄰縣火,軍興全赭近城山。
tiān yīn tǐ juàn jīn chuāng tòng, suì jiǎn jiā hán huò shí jiān.
天陰體倦金瘡痛,歲儉家寒藿食艱。
zuì kǔ méi kāi yàn qiú suǒ, chái fēi cǎo shè bù róng guān.
最苦梅開厭求索,柴扉草舍不容關。
“柴扉草舍不容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