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遠樹立微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低遠樹立微茫”全詩
地闊群山爭逶迤,天低遠樹立微茫。
陰晴易辨云霞色,曉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分類:
《仁壽縣后有亭余名之曰明遠賦詩二首》郭印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仁壽縣后有亭余名之曰明遠賦詩二首
虛亭突兀枕崇岡,
玉宇無風秋自涼。
地闊群山爭逶迤,
天低遠樹立微茫。
在仁壽縣后方有一座高聳突兀的亭子,宛如靠在高崇的山岡上。在這座亭子中,宮殿般的屋頂下沒有絲毫風,秋天自然而然地帶來了涼意。廣袤的大地和連綿的山脈爭相延伸,形成蜿蜒曲折的景象,而天空低垂,遠處的樹木若隱若現,微茫而遙遠。
陰晴易辨云霞色,
曉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
葛巾藜杖得徜徉。
無論是陰天還是晴朗的天空,云霞的顏色都變化多端,使人可以輕易辨別。在黎明和黃昏,這座亭子常常吞噬日月的光芒。我也能夠保持清心,沒有被繁瑣的官事所困擾,戴著葛巾,拄著藜杖,自由自在地漫步其中。
【賞析】:
這是郭印寫的一首描繪仁壽縣后的亭子景色的詩。詩人以凄涼、靜謐的筆調,描繪了這座虛亭的壯麗與孤傲。虛亭矗立在崇岡之上,使人感受到山巒的高聳和壯麗,它的存在像是與天地相連接的橋梁。詩中的描寫充滿了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無論是廣袤的大地還是連綿的群山,都呈現出迂回曲折的景象。天空低垂,遠處的樹木若隱若現,增添了一種微茫而遙遠的意境。詩人通過描寫云霞的顏色和亭子吞噬日月的光芒,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幻無窮和亭子的壯麗景色。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境,他能夠保持清心,不受俗務所擾,戴著葛巾,拄著藜杖,在這座虛亭中感受到自由和徜徉。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寫為主線,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和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
“天低遠樹立微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shòu xiàn hòu yǒu tíng yú míng zhī yuē míng yuǎn fù shī èr shǒu
仁壽縣后有亭余名之曰明遠賦詩二首
xū tíng tū wù zhěn chóng gāng, yù yǔ wú fēng qiū zì liáng.
虛亭突兀枕崇岡,玉宇無風秋自涼。
dì kuò qún shān zhēng wēi yí, tiān dī yuǎn shù lì wēi máng.
地闊群山爭逶迤,天低遠樹立微茫。
yīn qíng yì biàn yún xiá sè, xiǎo xī cháng tūn rì yuè guāng.
陰晴易辨云霞色,曉夕常吞日月光。
wǒ yì qīng xīn guān shì shěng, gé jīn lí zhàng dé cháng yáng.
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天低遠樹立微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