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疑撒遠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鹽疑撒遠空”全詩
霏微初帶雨,凌亂更從風。
練欲拖平野,鹽疑撒遠空。
小民咸喜見,誰復怨高穹。
分類: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郭印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是宋代詩人郭印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蜀雪古來少,天云今始同。
霏微初帶雨,凌亂更從風。
練欲拖平野,鹽疑撒遠空。
小民咸喜見,誰復怨高穹。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十二月十三日的喜雪景象。詩人郭印以蜀地的降雪為切入點,表達了對雪的喜悅之情。詩中描繪了天空的云和雪的交融,雪花初落時伴隨著細雨,而漸漸變得更加凌亂,隨風飄舞。細雪飄落在平野上,仿佛要將大地抹平,而飄灑的雪花又好像是撒向遙遠的空中。這樣的美景令人欣喜,小民們都歡喜地見到這樣的雪景,而沒有人再怨恨高高在上的天穹。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冬日的喜雪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宏大和人們的喜悅之情。詩人通過對雪花、云和風的描繪,將雪的美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蜀地的降雪在古代并不常見,因此詩人特意強調蜀地雪少的特點,使得雪的降臨更顯得珍貴和令人高興。
詩詞中使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動的詞語,如“霏微初帶雨”和“凌亂更從風”,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能夠看到雪花飄舞的場景。詩中還出現了“練”和“鹽”的意象,借以形容雪花的細密和潔白,進一步增強了雪景的美感。
整首詩詞以喜雪的主題貫穿始終,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化的喜愛和對美景的贊美。通過以小民的視角來描寫,詩人將自然景觀與人們的情感聯系起來,體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簡潔明快,意境清新,給人以愉悅的感受,展示了宋代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獨到感悟和精湛的藝術表達能力。
“鹽疑撒遠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èr yuè shí sān rì xǐ xuě èr shǒu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
shǔ xuě gǔ lái shǎo, tiān yún jīn shǐ tóng.
蜀雪古來少,天云今始同。
fēi wēi chū dài yǔ, líng luàn gèng cóng fēng.
霏微初帶雨,凌亂更從風。
liàn yù tuō píng yě, yán yí sā yuǎn kōng.
練欲拖平野,鹽疑撒遠空。
xiǎo mín xián xǐ jiàn, shuí fù yuàn gāo qióng.
小民咸喜見,誰復怨高穹。
“鹽疑撒遠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