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得真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怡然得真趣”全詩
茅檐負晨曦,暖入四體舒。
怡然得真趣,自謂世所無。
不知華屋下,繡茵圍紅爐。
風霜攪乾坤,凍死盈路隅。
無計凌空去,云間留日車。
分類:
《負暄》郭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負暄》是宋代詩人郭印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儒生的日常生活,表達了他的安逸和自得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儒生習氣深,
寒陋渾未除。
茅檐負晨曦,
暖入四體舒。
怡然得真趣,
自謂世所無。
不知華屋下,
繡茵圍紅爐。
風霜攪乾坤,
凍死盈路隅。
無計凌空去,
云間留日車。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儒生(指讀書人)為主人公,描繪了他的生活境況和內心感受。首先,詩詞開篇描述了儒生習氣深,寒陋渾未除,暗示了主人公的境況較為貧寒,生活環境簡樸。接著,詩句“茅檐負晨曦,暖入四體舒”,表達了早晨太陽的溫暖透過茅屋的縫隙灑進來,使得主人公感到身心舒暢。
接下來的幾句詩,表達了主人公對自己生活的滿足和自得之情。他怡然得真趣,自認為擁有了世間所無的樂趣。然而,作者通過“不知華屋下,繡茵圍紅爐”這兩句,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局限性和狹隘性,他并不了解富貴人家的華麗生活,只能在自己貧寒的茅屋中感受溫暖。
詩詞的后半部分,以風霜和冰凍的景象描繪了外界的嚴寒和艱難。風霜攪乾坤,凍死盈路隅,形象地描述了嚴寒的環境。而主人公卻無計可施,無法離開這個貧瘠的環境,只能在云間停留,眺望遠方的日車。
整首詩詞通過對儒生生活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貧寒而自足的生活態度。主人公雖然身處艱辛的環境,但通過對自然的感知和內心的滿足,他依然能夠體驗到一種真實的樂趣。詩詞通過對比貧寒與溫暖、嚴寒與自得的景象,表達了一種知足和寧靜的心態,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怡然得真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xuān
負暄
rú shēng xí qì shēn, hán lòu hún wèi chú.
儒生習氣深,寒陋渾未除。
máo yán fù chén xī, nuǎn rù sì tǐ shū.
茅檐負晨曦,暖入四體舒。
yí rán dé zhēn qù, zì wèi shì suǒ wú.
怡然得真趣,自謂世所無。
bù zhī huá wū xià, xiù yīn wéi hóng lú.
不知華屋下,繡茵圍紅爐。
fēng shuāng jiǎo qián kūn, dòng sǐ yíng lù yú.
風霜攪乾坤,凍死盈路隅。
wú jì líng kōng qù, yún jiān liú rì chē.
無計凌空去,云間留日車。
“怡然得真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