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斂余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如斂余芳”全詩
含章不求聞,坐見九秋老。
夫君日已遠,佩飾為誰好。
何如斂余芳,山林養枯槁。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擬古》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古》是宋代黃庚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花畦中有一叢幽蘭,青翠葉上沾滿了風露。它含有婉約之姿卻不追求名聞,靜靜地見證著九秋的悠遠歲月。夫君已經遠離,那飾物還為誰而美好呢?不如將余香收斂起來,隱居于山林中培養干枯的自我。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叢幽蘭花在花畦中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思念和對人生無常的體悟。詩人以幽蘭為象征,表達了對深居簡出、不為名利所動的生活態度,與現實世俗的紛擾保持距離。詩中的九秋象征時間的流轉,詩人感嘆時光的飛逝,以及他與夫君的分離之痛。最后,詩人以山林養枯槁的意象,表達了對逆境堅韌生存的探索和對內心修養的呼喚。
賞析:
《擬古》以簡潔、深沉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寂靜而富有哲理的畫面。詩中的幽蘭象征純潔和高尚的品質,它不追求名利,沉靜而樸素地存在于花畦之中。這種姿態與現實社會的功利主義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凈化和超脫塵囂的向往。詩中的九秋寓意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無情,詩人通過對夫君的遠離和飾物的無用來強調人生的短暫和世間的虛幻。最后,詩人以山林養枯槁的意象,表達了對于在逆境中堅守和內心修養的追求。整首詩以簡約的筆觸、深沉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充滿哲思的氛圍,使人在細細品味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何如斂余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gǔ
擬古
wǎn zhōng yǒu yōu lán, fēng lù bǎo qīng bào.
畹中有幽蘭,風露飽清抱。
hán zhāng bù qiú wén, zuò jiàn jiǔ qiū lǎo.
含章不求聞,坐見九秋老。
fū jūn rì yǐ yuǎn, pèi shì wèi shuí hǎo.
夫君日已遠,佩飾為誰好。
hé rú liǎn yú fāng, shān lín yǎng kū gǎo.
何如斂余芳,山林養枯槁。
“何如斂余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