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才起易凋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風才起易凋殘”全詩
池塘一段榮枯事,都被沙鷗冷眼看。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池荷》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荷》是宋代詩人黃庚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池塘中盛開的紅藕花,以及秋風吹起后藕花凋零的景象。詩中還揭示了人事無常的主題,描述了沙鷗漠視花的態度。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池荷》的中文譯文:
紅藕花盛開在碧欄上,
秋風一起便凋零。
池塘的興衰變化,
被沙鷗冷眼所看。
詩意與賞析:
《池荷》這首詩通過描繪池塘中盛開的紅藕花,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紅藕花盛開在碧欄上,給人以美麗和生機的感覺。然而,秋風一起,紅藕花便凋零了。這里通過描寫藕花的凋零,表達了自然界的無常和變化,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易逝。
詩中還涉及到池塘的興衰變化。池塘作為一個特定的場景,象征著人世間的興衰和滄桑。藕花的盛開和凋零,是池塘中生命與衰老的化身。這種興衰變化也象征著人生的起伏和經歷,呈現出一種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最后兩句“都被沙鷗冷眼看”,是這首詩的亮點之一。沙鷗是水鳥中的一種,它們通常棲息在水面上。詩中的沙鷗用冷眼看待池塘中的興衰變化,表達了一種超脫于塵世的態度。它們冷漠地注視著所有經歷和變化,象征著人世間的漠然和無奈。
《池荷》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人事變化,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詩人黃庚以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妙與哀愁,并引發讀者對生命短暫和興衰的深思。
“秋風才起易凋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hé
池荷
hóng ǒu huā duō yìng bì lán, qiū fēng cái qǐ yì diāo cán.
紅藕花多映碧欄,秋風才起易凋殘。
chí táng yī duàn róng kū shì, dōu bèi shā ōu lěng yǎn kàn.
池塘一段榮枯事,都被沙鷗冷眼看。
“秋風才起易凋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