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如聾未是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耳如聾未是癡”全詩
不采當時臨濟喝,威王前事已先知。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贈上人》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上人》是宋代黃庚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某位上人(可能是和尚或高僧)的贈詞,其中融入了作者對人生境遇和人物品質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懶聽人是與人非,
有耳如聾未是癡。
不采當時臨濟喝,
威王前事已先知。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體現在對人的態度和人生觀的反思上。詩人黃庚認為,懶于傾聽他人的言語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和分歧。他用"有耳如聾未是癡"這句話來形容那些雖然有耳朵,卻無心傾聽他人意見和建議的人,認為他們并非愚蠢,而是對人際交往的態度有所偏差。
接下來的兩句"不采當時臨濟喝,威王前事已先知",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時勢和歷史的關注。"臨濟"指的是唐代禪宗名僧臨濟宗杲,他以嚴格的戒律和嚴苛的喝斥著名,而"喝"則指他的苛責和警戒。通過暗指臨濟的喝斥,詩人表達了對現實世界中似乎需要臨濟式喝斥的情況的不滿和思考。"威王前事已先知"則暗指歷史上的王者,表示他們在面對類似問題時早已有所洞察和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人際關系和歷史思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際交往和社會現象的一種審視和反思。這首詩詞雖然短小,卻蘊含了深刻的內涵,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有耳如聾未是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hàng rén
贈上人
lǎn tīng rén shì yú rén fēi, yǒu ěr rú lóng wèi shì chī.
懶聽人是與人非,有耳如聾未是癡。
bù cǎi dāng shí lín jì hē, wēi wáng qián shì yǐ xiān zhī.
不采當時臨濟喝,威王前事已先知。
“有耳如聾未是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