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折柳送行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須折柳送行色”全詩
不辭驛騎三千里,欲奮鵬搏九萬程。
白玉樓中揮翰墨,黃金臺上被恩榮。
何須折柳送行色,只寫詩篇話別情。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送任子敏司丞赴北》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任子敏司丞赴北
鞭影托云入帝京,
少年正好作功名。
不辭驛騎三千里,
欲奮鵬搏九萬程。
白玉樓中揮翰墨,
黃金臺上被恩榮。
何須折柳送行色,
只寫詩篇話別情。
【中文譯文】
送任子敏司丞赴北
馬鞭的倩影托起云彩,駛入帝京之中,
年少時正是立功名的好時機。
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三千里的驛騎,
意欲展翅高飛,直沖九萬里的征程。
在白玉樓中,他揮舞著文筆,
在黃金臺上,他備受恩榮的加冕。
何須用折柳的姿態送別,
只需以詩篇表達離情別緒。
【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黃庚的《送任子敏司丞赴北》。詩人以抒情的筆調,描繪了送別前往北方任職的任子敏司丞的場景。
詩人通過"鞭影托云入帝京"的形象描繪,表達了任子敏司丞奔赴帝都的決心和迅速的行動。他年少正值壯年,正是追求功名的時候,不計較艱辛地馳騁在三千里的驛路上,渴望飛翔般地沖向九萬里的征程。
詩中的"白玉樓"和"黃金臺"是指官員的高位和榮耀,而揮舞翰墨和被恩榮所籠罩則暗示了任子敏司丞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榮譽。詩人以此突出了他的才華和成就,表達了對他的贊揚和祝福。
最后兩句"何須折柳送行色,只寫詩篇話別情"表達了詩人的思考。他認為不需要用傳統的送別方式,而是通過寫詩來表達離別的情感。這也體現了詩人對詩歌表達力量的崇尚和信任,將詩篇視為最好的表達離情別緒的方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對年輕人追求功名的努力和對詩歌表達力量的肯定。通過描繪送別的場景和表達離別情感,展現了詩人對任子敏司丞的敬佩和祝福。
“何須折柳送行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rèn zǐ mǐn sī chéng fù běi
送任子敏司丞赴北
biān yǐng tuō yún rù dì jīng, shào nián zhèng hǎo zuò gōng míng.
鞭影托云入帝京,少年正好作功名。
bù cí yì qí sān qiān lǐ, yù fèn péng bó jiǔ wàn chéng.
不辭驛騎三千里,欲奮鵬搏九萬程。
bái yù lóu zhōng huī hàn mò, huáng jīn tái shàng bèi ēn róng.
白玉樓中揮翰墨,黃金臺上被恩榮。
hé xū zhé liǔ sòng xíng sè, zhǐ xiě shī piān huà bié qíng.
何須折柳送行色,只寫詩篇話別情。
“何須折柳送行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