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榆散枯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榆散枯錢”全詩
高榆散枯錢,狼藉走荒陌。
聞歌情亦倦,對酒意不懌。
非傷春遽回,第覺老相逼。
愿訴東皇君,撫轡留歸跡。
百年雖無多,亦稍緩偪側。
分類:
《感春》李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春》是宋代詩人李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感春》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桐花開最晚,香泛已羃羃。
桐花是春季的花朵,它的開放時間相對較晚,當它綻放時,花香已經濃郁四溢。
高榆散枯錢,狼藉走荒陌。
高大的榆樹散落了凋零的黃葉,猶如一地枯敗的財富,被隨意地踏在了空蕩荒涼的道路上。
聞歌情亦倦,對酒意不懌。
聽到歌聲,情感也變得疲倦,對酒意味著不滿足。
非傷春遽回,第覺老相逼。
并不是因為傷春而春天突然回來,只是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老年的陰影逼近。
愿訴東皇君,撫轡留歸跡。
希望能向東皇君訴說,撫摸馬鞍,停留回家的路上。
百年雖無多,亦稍緩偪側。
盡管百年生命并不算長,但也稍微放慢了衰老的進程。
這首詩詞《感春》通過描繪桐花、榆樹、歌聲和酒意等春天的元素,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感嘆和對老去的擔憂。桐花開晚,象征著春天的短暫,人們往往感到時間過得很快,老年的陰影逐漸逼近。作者希望能夠訴說自己的心聲,停下腳步,回歸家鄉。盡管生命有限,但仍希望能夠稍微緩解衰老的不可逆過程。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花朵、樹葉、歌聲和酒意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年老的思考。同時,詩詞中蘊含了對家鄉和回歸的向往,以及對歲月稍縱即逝的深切感受。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淡雅、憂愁的情感,引起人們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
“高榆散枯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chūn
感春
tóng huā kāi zuì wǎn, xiāng fàn yǐ mì mì.
桐花開最晚,香泛已羃羃。
gāo yú sàn kū qián, láng jí zǒu huāng mò.
高榆散枯錢,狼藉走荒陌。
wén gē qíng yì juàn, duì jiǔ yì bù yì.
聞歌情亦倦,對酒意不懌。
fēi shāng chūn jù huí, dì jué lǎo xiāng bī.
非傷春遽回,第覺老相逼。
yuàn sù dōng huáng jūn, fǔ pèi liú guī jī.
愿訴東皇君,撫轡留歸跡。
bǎi nián suī wú duō, yì shāo huǎn bī cè.
百年雖無多,亦稍緩偪側。
“高榆散枯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