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處路應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缺處路應平”全詩
盡日是秋色,無人知地名。
暗時云自合,缺處路應平。
才子沾衣淚,千秋共此情。
分類:
《遠山》李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遠山》是宋代詩人李覯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遠山的景象,抒發了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
詩中的“最能牽病眼,天際一山橫”表達了作者對遠山的強烈感受。遠山的峻峭挺拔,讓人眼前一亮,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和興趣。詩人用“牽病眼”來形容這種感受,意味著他的目光被這座山牽引住,不由自主地注視著它。
接著,詩人描述了山的景色:“盡日是秋色,無人知地名。”這里描繪了山在秋天的景象,整個山巒都被秋色所籠罩,似乎沒有人知道這座山的名字。這種隱秘的感覺增加了詩中的神秘和詩意。
接下來的幾句“暗時云自合,缺處路應平”,表達了作者對山的特點的觀察。山在陰暗的時候云霧自然聚集,山體上的凹凸不平之處卻能形成平坦的道路。這種自然的景象既展示了山的壯麗,又傳達了山的獨特之處。
最后兩句“才子沾衣淚,千秋共此情”表達了作者的離情別緒。詩人自稱“才子”,意味著他是一個有才華的文人。他在離別時流下了眼淚,衣襟上沾滿了淚水。這種情感不僅代表了個人的離愁別緒,也象征了千秋萬代以來,每一個有離別之情的人都有過的感受。
《遠山》這首詩通過對遠山景象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離鄉別井之情的思索和表達。詩中通過對山的形象描繪,以及對山體特點的觀察,展示了山的壯麗和神秘之處。通過才子的離別淚水,表達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并喚起了讀者對離別情感的共鳴。整首詩意蘊含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慨。
“缺處路應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ǎn shān
遠山
zuì néng qiān bìng yǎn, tiān jì yī shān héng.
最能牽病眼,天際一山橫。
jǐn rì shì qiū sè, wú rén zhī dì míng.
盡日是秋色,無人知地名。
àn shí yún zì hé, quē chù lù yīng píng.
暗時云自合,缺處路應平。
cái zǐ zhān yī lèi, qiān qiū gòng cǐ qíng.
才子沾衣淚,千秋共此情。
“缺處路應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