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雖在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圣人雖在上”全詩
自得山居樂,何須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涼與水風期。
只恐亨通去,清閑卻付誰。
分類:
《寄題廖說蒙亭》李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廖說蒙亭》是宋代詩人李覯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圣人雖在上,君子有窮時。
自得山居樂,何須世俗知。
夜多松月分,涼與水風期。
只恐亨通去,清閑卻付誰。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李覯對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繁華的返璞歸真的思考。詩人認為,即使圣賢在上位,君子也會有貧窮的時候。相比于追求世俗的名利,詩人更愿意在山居中自得其樂,不需要世俗的認同和了解。夜晚常常有松樹的月亮和清涼的水風,這些都是山居生活的美好享受。然而,詩人也擔心一旦富貴來臨,清閑的時光將會消失,不知道又會交給誰來享受。
賞析:
《寄題廖說蒙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李覯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名利的淡泊態度。詩人通過對比圣賢與君子的境遇,表達了人生中存在的貧窮和富貴的無常。他認為,自在山居的樂趣勝過世俗的繁華,不需要別人的認同和了解。夜晚的松樹月亮和清涼的水風給詩人帶來寧靜和愉悅。然而,他也意識到一旦亨通來臨,清閑的時光將會消失,這種擔憂透露出對名利的淡然態度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珍惜。
整首詩以簡約的句式和明快的節奏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通過對比和轉折,詩人展示了自在山居與世俗名利之間的選擇和思考,以及對清閑生活可能消失的擔憂。這首詩描繪了李覯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物質的超越,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人生態度。
“圣人雖在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liào shuō méng tíng
寄題廖說蒙亭
shèng rén suī zài shàng, jūn zǐ yǒu qióng shí.
圣人雖在上,君子有窮時。
zì dé shān jū lè, hé xū shì sú zhī.
自得山居樂,何須世俗知。
yè duō sōng yuè fèn, liáng yǔ shuǐ fēng qī.
夜多松月分,涼與水風期。
zhǐ kǒng hēng tōng qù, qīng xián què fù shuí.
只恐亨通去,清閑卻付誰。
“圣人雖在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