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喚作儒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喚作儒先”全詩
焉知后學者,盡喚作儒先。
分類: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鄭康成》林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鄭康成》
譯文:
播種為親自養,家境貧寒到了借種的田地。如何知道后來的學子們,無不稱呼他為儒者的先生。
詩意:
這首詩出自宋代作家林同的《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描述了一個孝順的賢人鄭康成的故事。鄭康成出身貧寒,為了孝敬父母,他辛勤勞作,自己播種、親自養活父母。由于家境貧困,他甚至不得不借種他人的田地來種植糧食。然而,鄭康成的孝心和努力并沒有被后來的學子們所遺忘,他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儒者的先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鄭康成的孝心和勤勞,表達了對孝道的贊美和崇高。鄭康成是一個賢德之人,他為了照顧父母,不辭辛勞地耕種田地,用自己的努力養活了家人。盡管他生活貧困,但他的孝心和善行感動了后人,成為儒者的楷模。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了孝道的偉大和持久的影響力。
這首詩也提醒人們,孝順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文化中崇高的道德準則。無論生活條件如何,我們都應該盡力孝敬父母,并將孝道傳承下去。鄭康成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孝順不僅僅是言語上的表達,更需要通過實際行動來體現,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佩。
這首詩通過對鄭康成的描寫,向讀者傳遞了情感和價值觀。它讓我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賢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汲取力量,時刻牢記孝道的重要性,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盡喚作儒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zhě zhī xiào èr bǎi sì shí shǒu zhèng kāng chéng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鄭康成
bō zhí wèi qīn yǎng, jiā pín zhì jiǎ tián.
播殖為親養,家貧至假田。
yān zhī hòu xué zhě, jǐn huàn zuò rú xiān.
焉知后學者,盡喚作儒先。
“盡喚作儒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