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掬嗽吾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手掬嗽吾齒”全詩
怪石從巉巖,勢距三峰止。
大峰東南傾,中峰伏龍起。
綿綿亙不斷,小峰平而峙。
名雖漢代立,山自開闢始。
我來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綠鬟光可鑒,櫛沐初出水。
飄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情知隔凡圣,頗亦達生死。
埋金何必問,采藥聊復爾。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齒。
分類:
《茅山道中》陸文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茅山道中》是宋代陸文圭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述了茅山道中的景色和作者在此的感受,表達了對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蜿蜒西北來,土阜馀百里。
曲折地延伸向西北,土山連綿延續百里。
怪石從巉巖,勢距三峰止。
奇特的石頭從陡峭的巖石上伸出,直到遇到三座山峰而停止。
大峰東南傾,中峰伏龍起。
最高的山峰向東南傾斜,中間的山峰像一條蜿蜒的龍躺臥。
綿綿亙不斷,小峰平而峙。
山峰連綿不絕,沒有間斷,而小山峰則平坦而直立。
名雖漢代立,山自開闢始。
雖然山峰的名字是在漢代確定的,但這座山從自然界的形成開始就存在。
我來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我來到這里時,春雨剛剛停過,山峰的顏色顯得歡喜如意。
綠鬟光可鑒,櫛沐初出水。
山峰上的樹木翠綠如發,光亮可鑒,如剛洗過頭發初次出水。
飄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空靈飄逸的仙人有如三位,優雅的老子獨自婆娑起舞。
情知隔凡圣,頗亦達生死。
感悟到與塵世不同的超凡境界,也頗能理解生死的奧秘。
埋金何必問,采藥聊復爾。
為何追求埋藏的財寶,不如隨意采摘山中的草藥。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齒。
洞口滴落紅色的泉水,用手掬起來漱洗我的牙齒。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茅山道中的山水景色,展現了作者對山川之美的贊美和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通過山峰的形態和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山的歷史和起源的思考,以及對自然與人類生死、超越塵世的思索。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如以山的形態和景色來表達情感和境界的變化。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內心的凈化。
“手掬嗽吾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áo shān dào zhōng
茅山道中
wān yán xī běi lái, tǔ fù yú bǎi lǐ.
蜿蜒西北來,土阜馀百里。
guài shí cóng chán yán, shì jù sān fēng zhǐ.
怪石從巉巖,勢距三峰止。
dà fēng dōng nán qīng, zhōng fēng fú lóng qǐ.
大峰東南傾,中峰伏龍起。
mián mián gèn bù duàn, xiǎo fēng píng ér zhì.
綿綿亙不斷,小峰平而峙。
míng suī hàn dài lì, shān zì kāi pì shǐ.
名雖漢代立,山自開闢始。
wǒ lái chūn yǔ yú, fēng sè yǒu rú xǐ.
我來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lǜ huán guāng kě jiàn, zhì mù chū chū shuǐ.
綠鬟光可鑒,櫛沐初出水。
piāo miǎo sān xiān rén, pó suō yī lǎo zi.
飄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qíng zhī gé fán shèng, pō yì dá shēng sǐ.
情知隔凡圣,頗亦達生死。
mái jīn hé bì wèn, cǎi yào liáo fù ěr.
埋金何必問,采藥聊復爾。
dòng kǒng dī dān quán, shǒu jū sòu wú chǐ.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齒。
“手掬嗽吾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