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瀯海水飛凌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瀯海水飛凌喧”全詩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北中寒》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中寒》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方寒冷,一片黑暗照耀著三面紫光,
黃河冰封,魚龍無法存活。
三尺的木板斷裂了文理,
百石的強車壓過河水。
霜花覆蓋著大如錢幣的草地,
揮動的刀劍無法切入迷蒙的天空。
奔涌的海水爭相飛躍喧囂,
山間瀑布無聲地懸掛著玉虹。
詩意和賞析:
《北中寒》以冰封的北方景象為背景,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冰雪覆蓋的嚴寒環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使得詩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詩中的黑暗照耀三面紫光,表達了北方冬天的寒冷和荒涼。黃河被冰封,魚龍無法存活,暗示著嚴寒的環境對生命的威脅。三尺的木板斷裂,百石的強車艱難地壓過河水,描繪了冰封河面的堅硬和堅韌的人類生活。霜花覆蓋著大如錢幣的草地,刀劍無法切入迷蒙的天空,展現了冰天雪地中的神秘和無法透徹的景象。海水奔涌,山間瀑布懸掛著玉虹,表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壯麗景觀。
整首詩詞通過對北方冬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冰封北方的嚴寒景象,展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大自然的深刻感受。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意境,展示了唐代詩歌的雄渾和豪放。
“爭瀯海水飛凌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zhōng hán
北中寒
yī fāng hēi zhào sān fāng zǐ, huáng hé bīng hé yú lóng sǐ.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sān chǐ mù pí duàn wén lǐ,
三尺木皮斷文理,
bǎi shí qiáng chē shàng hé shuǐ.
百石強車上河水。
shuāng huā cǎo shàng dà rú qián, huī dāo bù rù mí méng tiān.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zhēng yíng hǎi shuǐ fēi líng xuān, shān pù wú shēng yù hóng xuán.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爭瀯海水飛凌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