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一餐雖志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日一餐雖志喜”全詩
此日一餐雖志喜,愧無膏澤汗顏多。
分類:
《六月六日侄孫輩同食大麥二首》錢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月六日侄孫輩同食大麥二首》是宋代詩人錢時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月六日侄孫輩同食大麥二首
冬春餓骨委寒波,
宿麥離離奈爾何。
此日一餐雖志喜,
愧無膏澤汗顏多。
譯文:
寒冬春天,饑餓的骨頭已經凍得顫抖,
昨夜剩下的大麥,疏離而散落,你還能如何消受?
盡管今天有一頓飯,雖然滿懷喜悅,
但我愧疚地意識到,沒有膏澤的幫助,我多有汗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六月六日與侄孫輩一同分享大麥的場景,并抒發了對生活困頓的感受和對自身無力的愧疚之情。
第一句"冬春餓骨委寒波"傳達了作者在嚴寒的冬春季節中饑餓的痛苦,他的骨頭凍得顫抖。這一描寫不僅表現了物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寒冷和無奈。
第二句"宿麥離離奈爾何"揭示了作者在前一天剩下的大麥散落一地,無法再食用。"離離"形容大麥的分散,也可以理解為作者與大麥的疏離感,仿佛生活中的困境越來越遠離他,讓他無法尋求幫助。
第三句"此日一餐雖志喜"表示雖然今天有一頓飯可以吃,但這頓飯對作者來說并不尋常,他的心情充滿了喜悅與感慨。
最后一句"愧無膏澤汗顏多"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無力改變現狀的愧疚。"膏澤"指的是天上的甘露,也象征著神靈的恩澤和庇佑。作者感到自己沒有得到這種庇佑,他的生活依然艱辛,因此感到汗顏和愧疚。
整首詩詞通過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展示了他在困境中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渴望。作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貧困者的苦難和希望,以及對命運的無奈和自責。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物質困境和人們對更好生活的渴望,具有一定的社會關懷和思想內涵。
“此日一餐雖志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uè liù rì zhí sūn bèi tóng shí dà mài èr shǒu
六月六日侄孫輩同食大麥二首
dōng chūn è gǔ wěi hán bō, sù mài lí lí nài ěr hé.
冬春餓骨委寒波,宿麥離離奈爾何。
cǐ rì yī cān suī zhì xǐ, kuì wú gào zé hàn yán duō.
此日一餐雖志喜,愧無膏澤汗顏多。
“此日一餐雖志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