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笑含春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亂笑含春語”全詩
喜從千里來,亂笑含春語。
龍沙濕漢旗,鳳扇迎秦素。
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嘲雪》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嘲雪
昨日發蔥嶺,今朝下蘭渚。
喜從千里來,亂笑含春語。
龍沙濕漢旗,鳳扇迎秦素。
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
譯文:
昨日從蔥嶺出發,今天已到達蘭渚。
喜悅之情隨著千里路程而來,開懷地笑著和春天交談。
龍沙濕潤著漢族的旗幟,鳳扇迎接著秦地的細雪。
長久離故鄉的遼城的孤鶴,它的毛衣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
詩意和賞析:
李賀的《嘲雪》以雪為主題,表達了對久別故鄉的思念與喜悅的情感。詩中通過描繪不同地方的景色和人物,展現了行者的喜悅和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作者以動物象征人物,比喻主題更加鮮明。
詩中的蔥嶺和蘭渚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的地方,蔥嶺是指北方的故鄉,蘭渚則是指南方。蔥嶺的雪是令人喜悅的,而蘭渚的雪則是沁人心脾的。詩人通過雪來描述故鄉和新環境中的喜悅之情。
龍沙和漢旗代表的是北方,而鳳扇和秦素代表的是南方。通過這些形象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北方和南方不同風土人情的思念和喜愛之情。
最后的遼城鶴,它代表著離開故鄉的人。詩人通過鶴的毛衣來比喻人們適應新環境的過程。這句話暗示著詩人對遼城和故鄉的思念和對新環境的親近之情。
整首詩情感豐富,表達了作者離開故鄉后的喜悅和對久別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不同地方景色和人物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在新環境中逐漸適應并融入的過程。同時,詩中運用了動物的象征手法,使得詩意更加豐富深邃。
“亂笑含春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xuě
嘲雪
zuó rì fā cōng lǐng, jīn zhāo xià lán zhǔ.
昨日發蔥嶺,今朝下蘭渚。
xǐ cóng qiān lǐ lái, luàn xiào hán chūn yǔ.
喜從千里來,亂笑含春語。
lóng shā shī hàn qí, fèng shàn yíng qín sù.
龍沙濕漢旗,鳳扇迎秦素。
jiǔ bié liáo chéng hè, máo yī yǐ yīng gù.
久別遼城鶴,毛衣已應故。
“亂笑含春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