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會亦何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會亦何才”全詩
峽色侵天去,江聲滾地來。
孔明深有意,鐘會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分類:
作者簡介(劉叉)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活動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韓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盧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滿韓愈為諛墓之文,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歸齊魯,不知所終。
《入蜀》劉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蜀》
望空問真宰,
此路為誰開。
峽色侵天去,
江聲滾地來。
孔明深有意,
鐘會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
悲歌付一杯。
譯文:
仰望蒼穹詢問天命,
這條路是誰開辟的?
山峽的顏色蔓延至天際,
江水的聲音滾滾而來。
孔明深藏玄機,
鐘會又有何等才華。
相信這不是凡人之事,
悲歌傾吐于一杯酒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劉叉入蜀的情景,表達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疑惑和敬畏之情。首先,他抬頭望向天空,詢問天命的指引,思考這條路是由誰開辟的,暗示了他對命運和歷史的思考。接著,他描述了山峽的景色漸漸擴散至天空,江水的聲音滾滾而來,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氛圍和感染力。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孔明和鐘會兩位歷史上的人物。孔明是指劉備帳下的智謀之士諸葛亮,他深藏玄機,可以指引劉備成功入蜀。鐘會則是劉備帳下的將領之一,作者在這里借用了歷史人物來突顯自己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兩句“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表達了作者對入蜀之事的深刻認識,認為其中有著超越人力的因素,感慨于歷史和命運的力量。悲歌付一杯,把悲傷和思考融入到詩人的飲酒之中,顯露出他內心的憂愁和無奈。
整首詩以入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命運和歷史的思考,以及對人事無常的感慨和無奈。詩詞意境深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的空間。
“鐘會亦何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shǔ
入蜀
wàng kōng wèn zhēn zǎi, cǐ lù wèi shuí kāi.
望空問真宰,此路為誰開。
xiá sè qīn tiān qù, jiāng shēng gǔn dì lái.
峽色侵天去,江聲滾地來。
kǒng míng shēn yǒu yì, zhōng huì yì hé cái.
孔明深有意,鐘會亦何才。
xìn cǐ fēi rén shì, bēi gē fù yī bēi.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鐘會亦何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