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與斯民共瘠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與斯民共瘠肥”全詩
西南人物惟公在,汝潁風流只涕揮。
縱有詩筒憐苦李,豈無藥裹要當歸。
黑頭未用黃金印,且與斯民共瘠肥。
分類:
《再韻謝提舉蘇道山》釋寶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韻謝提舉蘇道山》是宋代釋寶曇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手種梧桐一百圍,
天生鸞鳳翳朝暉。
西南人物惟公在,
汝潁風流只涕揮。
縱有詩筒憐苦李,
豈無藥裹要當歸。
黑頭未用黃金印,
且與斯民共瘠肥。
【中文譯文】
手動栽種梧桐百圍,
自然生長鸞鳳掩朝陽。
西南之地有杰出的人物唯有你,
汝潁之間的風流只能以淚擦拭。
即便有人贊嘆李白之詩,
也不會缺少藥物包裹要歸還。
雖然頭發黑未戴黃金印章,
卻與這些人民共同經歷貧瘠和富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和抒情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西南地區的景物和人物的贊美,并表達了對苦難和富饒共同經歷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梧桐樹,梧桐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代表著高貴和榮耀。作者用手親自栽種梧桐,體現了自己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接著,作者描述了天生鸞鳳翳朝暉的景象,這是一幅壯麗的景色,意味著希望和繁榮。這與作者對未來的樂觀態度相呼應。
然后,作者贊美了西南地區的人物,稱他們為風流人物。這里的風流并非指浪漫多情,而是指這些人具備杰出的才華和品德。作者將贊美的目光聚焦在蘇道山身上,認為他是西南地區最杰出的人物。這也表達了作者對才德兼備的人物的欣賞和崇敬。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苦李和藥裹,暗示了窮困和醫治。這里的苦李可能指代李白,李白被視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巨匠,他的詩作被人們廣泛傳頌,但即便是杰出的才子,也有苦難和痛苦的一面。藥裹則象征著對苦難的治療和療愈。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和態度。作者自稱為黑頭,未戴黃金印章,暗示自己并非權貴之人,沒有得到世俗的尊崇。但他愿意與人民共同分享困苦和富饒,與他們共同度過艱難的時刻。這體現了作者對平凡人民的關懷和對社會公平的呼喚。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山水風景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和對苦難和富饒共同體驗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身身份的思考,表達了對社會平這是一首宋代詩詞《再韻謝提舉蘇道山》。作者是釋寶曇。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手種梧桐一百圍,
天生鸞鳳翳朝暉。
西南人物惟公在,
汝潁風流只涕揮。
縱有詩筒憐苦李,
豈無藥裹要當歸。
黑頭未用黃金印,
且與斯民共瘠肥。
【中文譯文】
親手栽種梧桐百圍,
自然生長鸞鳳遮住朝陽。
西南的人們只有蘇道山,
汝潁河畔的風流只能以淚灑落。
即便有人贊嘆李白之詩,
也不會缺少藥物包裹要歸還。
雖然頭發黑未佩戴黃金印章,
卻與這些人民共同經歷貧瘠和豐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抒情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某位蘇道山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包含了對社會現狀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作者親手種植梧桐樹的場景,梧桐樹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的象征。梧桐樹的繁茂遮住了朝陽,形成了一幅壯麗的景象,暗示著美好的未來。
接著,作者提到了西南地區的人物,稱他們為風流人物。這里的風流并非指的是浪漫多情,而是指具有杰出才華和高尚品德的人。在所有西南人中,唯有蘇道山是最杰出的代表。這表達了作者對優秀人物的贊美和敬重。
然后,作者提到了李白,稱贊了他的詩作。李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巨匠,他的詩被廣泛傳頌。詩中表達了即便是杰出的詩人,也會遭受苦難,需要藥物來治愈。這反映了人生中的不幸和痛苦,以及對于擺脫苦難的渴望。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和態度。作者自稱為黑頭,未佩戴黃金印章,暗示自己并非權貴之人,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然而,作者愿意與普通人民共同經歷貧瘠與豐饒的時刻。這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平等和公正的關注,以及對人民的關懷。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贊美人物和反思個人命運,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對社會現狀的思考以及對普通人民的關懷。
“且與斯民共瘠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ùn xiè tí jǔ sū dào shān
再韻謝提舉蘇道山
shǒu zhǒng wú tóng yī bǎi wéi, tiān shēng luán fèng yì zhāo huī.
手種梧桐一百圍,天生鸞鳳翳朝暉。
xī nán rén wù wéi gōng zài, rǔ yǐng fēng liú zhǐ tì huī.
西南人物惟公在,汝潁風流只涕揮。
zòng yǒu shī tǒng lián kǔ lǐ, qǐ wú yào guǒ yào dāng guī.
縱有詩筒憐苦李,豈無藥裹要當歸。
hēi tóu wèi yòng huáng jīn yìn, qiě yǔ sī mín gòng jí féi.
黑頭未用黃金印,且與斯民共瘠肥。
“且與斯民共瘠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