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而自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公而自屈”全詩
風過樹頭搖,天晴日頭出。
會得日頭出,不公而自屈。
分類: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釋崇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崇岳
中文譯文:
一二三四五,
五四三二一。
風過樹頭搖,
天晴日頭出。
會得日頭出,
不公而自屈。
詩意和賞析: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釋崇岳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展示了一種循環反轉的節奏和意境。
詩中以“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作為起始和結尾,形成了一種回環的結構,將詩的內容牢牢地套在這個循環之中。這種循環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一種自然界和人生的變化、起伏、回歸的意象。
接著,詩中出現了“風過樹頭搖,天晴日頭出”這樣的描寫。風吹過樹梢使得樹木搖曳,天空放晴后陽光從云層中透出來。這些景象給人一種明朗、活潑的感覺,也暗示著快樂和希望的到來。在詩中,作者通過自然界的變化來映射人生的起伏和轉變,以此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最后兩句“會得日頭出,不公而自屈”,則顯露出一種自省的態度。詩人覺得陽光的出現并不公平,因為它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然而,詩人并沒有抱怨或抗爭,而是自屈于這個事實,暗示著一種虛怯的心態。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述了自然界和人生的變化,展示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內心的自省。通過這種簡潔而又富有意義的寫作方式,詩人把生活中的起伏和轉變融入到了自然界中,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不公而自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èr shí sān shǒu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yī èr sān sì wǔ, wǔ sì sān èr yī.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fēng guò shù tóu yáo, tiān qíng rì tou chū.
風過樹頭搖,天晴日頭出。
huì de rì tou chū, bù gōng ér zì qū.
會得日頭出,不公而自屈。
“不公而自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