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跳上梵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蝦蟆跳上梵天”全詩
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不承言,不滯句,蝦蟆跳上梵天,燈籠吞卻露柱。
分類:
《偈頌六十八首》釋法薰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六十八首》是宋代釋法薰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動容揚古路,
不墮悄然機。
承言者喪,
滯句者迷。
不承言,不滯句,
蝦蟆跳上梵天,
燈籠吞卻露柱。
中文譯文:
感動之處揚起古老的路,
不陷入寂靜中的機緣。
接受言語的人失去了,
滯留在句子中的人迷失了。
不承受言語,不滯留于句子,
蛤蟆跳上梵天,
燈籠吞噬了露水的柱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一種智慧和顛覆的思想。作者通過比喻和隱喻,探討了言語和句子的局限性以及超越它們的可能性。
詩中的“動容揚古路”意味著在被感動的瞬間,人們可以開辟一條通向古老智慧的道路。這里的“古路”代表著傳統和智慧的積淀。
接著,詩中指出“承言者喪,滯句者迷”,暗示那些過于執著于言語和句子的人會迷失自己。言語和句子只是傳達思想的一種方式,如果過于依賴它們,就會限制思維的自由和創造力。
而“不承言,不滯句”則呼應了前文的觀點,表明在超越言語和句子的束縛時,人們可以達到另一個境界,超越常規思維的限制。
最后兩句“蝦蟆跳上梵天,燈籠吞卻露柱”用寓言的方式表達了突破常規的想象力。蟾蜍跳上梵天,象征著超越凡塵的境界,而燈籠吞噬露水的柱子,則暗示著一種超越表面現象的智慧。
整首詩詞通過隱喻、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討了言語和句子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超越它們的可能性。它呼吁人們超越常規思維,尋求更深層次的智慧和境界。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類思維和智慧發展的思考和啟示。
“蝦蟆跳上梵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liù shí bā shǒu
偈頌六十八首
dòng róng yáng gǔ lù, bù duò qiǎo rán jī.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chéng yán zhě sàng, zhì jù zhě mí.
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bù chéng yán, bù zhì jù,
不承言,不滯句,
há ma tiào shàng fàn tiān, dēng lóng tūn què lù zhù.
蝦蟆跳上梵天,燈籠吞卻露柱。
“蝦蟆跳上梵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