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拈告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拈告壁”全詩
四七二三,多虛少實。
靈山拄杖,且拈告壁。
分類:
《偈頌六十八首》釋法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六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法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一首偈頌,由宋代釋法薰所創作。盡管沒有提供原始詩詞內容,但我們可以通過標題和作者的背景來推測其主題和意義。
根據標題《偈頌六十八首》,我們可以猜測這是一首擁有六十八首小詩的作品,每首詩都以簡潔的方式傳達思想和感受。偈頌通常與佛教有關,它們以簡練的語言表達深刻的真理和智慧。
作者釋法薰是一位佛教僧侶,他的作品通常涉及佛法和禪宗的教義。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偈頌六十八首》可能探討了一些關于人生、境界和禪修的主題。
詩詞中的第一句“明如鏡,黑如漆”用形象的比喻手法來描繪事物的特點。明如鏡意味著它清晰明亮,黑如漆則表示其黑暗和深邃。這種對比可能在表達人生的二元性,即生命的明與暗、喜與憂、希望與絕望等。
接下來的“四七二三,多虛少實”可能是一組數字和詞語的組合,它們的具體含義需要結合上下文來進行解讀。這句話可能在描述人生的現實和非現實之間的對比,暗示了存在于生命中的虛幻和實際,以及對于真實與幻覺的反思。
“靈山拄杖,且拈告壁”是另一句充滿禪宗色彩的表達。靈山是佛教中的一個象征性山峰,拄杖則是禪宗僧侶常用的道具之一,用來幫助維持身體平衡和增強專注力。拈告壁則可能指的是禪修中的手勢和姿勢,用來幫助僧侶進入冥想狀態。這句詩可能暗示著禪修的重要性,通過冥想和專注來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綜合來看,盡管我們無法直接了解詩詞的具體內容,但通過標題、作者和一些隱喻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測《偈頌六十八首》探討了人生的二元性、真實與虛幻之間的關系,以及通過禪修和專注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智慧。這首詩詞可能融合了佛教的思想和禪宗的實踐,以簡潔而深刻的方式引發人們對生活和存在的思考。
“且拈告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liù shí bā shǒu
偈頌六十八首
míng rú jìng, hēi rú qī.
明如鏡,黑如漆。
sì qī èr sān, duō xū shǎo shí.
四七二三,多虛少實。
líng shān zhǔ zhàng, qiě niān gào bì.
靈山拄杖,且拈告壁。
“且拈告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