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象太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象太平”全詩
無象太平,滿田禾黍。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諦流布。
碧眼黃頭總不知,問訊輪皴拄杖子,牢記取。
分類:
《偈頌一百零二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釋宗文化瑰寶之一,由釋紹曇創作。這首詩描繪了三天晴朗,五天下雨的自然景觀。詩中表達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農田里的稻谷和黍子茂盛。詩人以佛教思想為主題,表達了超越塵世的境界,與世俗的真理相區分。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暫且不表,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詩意和賞析。
詩詞開篇即描繪了連續的晴天和雨天,這種自然現象的交替呈現出一種平衡和循環的節奏感。晴天和雨天的交替象征著生命中快樂和困難的變化,它們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豐富多樣的人生。
接著,詩人寫到“無象太平,滿田禾黍”,形容了一個和諧繁榮的景象。這里的“無象太平”可以理解為沒有戰亂和矛盾,社會安定和平。而“滿田禾黍”則描繪了豐收的農田,稻谷和黍子豐滿成熟,預示著人們的生活富足。
在下一句中,詩人提到“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諦流布”,表達了他超越塵世的心境。他并不從佛教的角度來闡述這些景象,也不是世俗真理的傳播者。這是在強調他的詩歌不局限于特定的信仰或哲學,而是超越這些框架,表達著他獨立的觀察和感悟。
接下來的兩句“碧眼黃頭總不知,問訊輪皴拄杖子,牢記取。”揭示了詩人自身的境遇和態度。詩人以自己為例,形容自己具有碧眼黃頭的特征,這里可以理解為平凡普通的形象。他并不知道或關心外界對他的評價和意見,只專注于自己內心的修行。詩人用“輪皴拄杖子”來形容自己的修行方式,這是一種佛教中常見的修行工具,表達了他堅定的信仰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個人修行的境界,體現了釋紹曇對太平盛世和超越塵世的向往。他以平凡的自身作為觀察者和參與者,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觀察,表達了對和諧、富足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無象太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líng èr shǒu
偈頌一百零二首
sān rì qíng, wǔ rì yǔ.
三日晴,五日雨。
wú xiàng tài píng, mǎn tián hé shǔ.
無象太平,滿田禾黍。
bù zuò fó fǎ shāng liáng, yì fēi shì dì liú bù.
不作佛法商量,亦非世諦流布。
bì yǎn huáng tóu zǒng bù zhī, wèn xùn lún cūn zhǔ zhàng zǐ,
碧眼黃頭總不知,問訊輪皴拄杖子,
láo jì qǔ.
牢記取。
“無象太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