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自小不喜煎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全詩
鐵作心腸,也須寸斷。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何妨賞翫。
皓月流輝,覺天云散。
倒跨楊岐三腳驢,深村荒草閑行看。
光境俱忘,瞎乾坤眼。
分類:
《偈頌一百零四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零四首》是宋代釋宗學者釋紹曇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自然景色和個人心境,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積壓的廢棄物尚未清除,接連不斷地遭遇荒旱。心靈堅硬如鐵,也需要稍作停歇。山中的僧人自幼便不喜歡煎熬,幸運地遇到了中秋佳節,為何不欣賞賞心悅目的景色呢?明亮的月光灑下輝煌,感覺天空中的云霧散開。倒跨在楊岐山上的三腳驢上,深入農村荒草叢中漫步觀賞。在這美景中,一切煩惱都被遺忘,眼中看到的只有虛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一幅山中僧人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對于繁忙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對于自然、寧靜的向往。詩詞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相互映襯,呈現出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
詩詞開篇以積壓的廢棄物和荒旱的遭遇作為引子,表達了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同時也暗示了心靈的困頓和堅硬,需要有所調整和放松。接著,詩人描述了山中僧人的心境,他從小就不喜歡煎熬,而在中秋佳節時,他欣賞著皓月流輝,感受著天空云散的美景。這里,中秋佳節被描繪成一種解脫和享受的時刻,使人們得以暫時遠離塵囂,找到內心的寧靜。
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借用了深入農村荒草叢中觀賞景色的畫面,強調了對于自然環境的靜謐和恬淡之美。同時,通過倒跨在三腳驢上的形象,也暗示了對于世俗生活的超越和解放,將一切煩惱憂愁拋諸腦后,眼中只留下虛空。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寧靜與自由的向往,以及對于繁忙生活的反思,讓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俗的意境。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內涵,通過對自然景色與人物心境的交融,展現了詩人對于寧靜、自由和超脫的追求。同時,通過對生活困境和煩擾的描繪,也傳遞出一種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于內心世界和自然環境的思考,并呼喚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片刻的寧靜和自由。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líng sì shǒu
偈頌一百零四首
jī fèi wèi sū, lián zāo huāng hàn.
積廢未蘇,連遭荒旱。
tiě zuò xīn cháng, yě xū cùn duàn.
鐵作心腸,也須寸斷。
shān sēng zì xiǎo bù xǐ jiān áo, xìng yù zhōng qiū,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
hé fáng shǎng wán.
何妨賞翫。
hào yuè liú huī,
皓月流輝,
jué tiān yún sàn.
覺天云散。
dào kuà yáng qí sān jiǎo lǘ,
倒跨楊岐三腳驢,
shēn cūn huāng cǎo xián xíng kàn.
深村荒草閑行看。
guāng jìng jù wàng,
光境俱忘,
xiā qián kūn yǎn.
瞎乾坤眼。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