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四時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色四時青”全詩
水足柴猶富,人多爨不停。
無弦猶自韻,有耳幾曾聽。
槁矣齊檐柏,頻看涕忽零。
分類:
《禮疎山塔》釋惟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禮疎山塔》
江橫一練平,
山色四時青。
水足柴猶富,
人多爨不停。
無弦猶自韻,
有耳幾曾聽。
槁矣齊檐柏,
頻看涕忽零。
中文譯文:
江水平展,如一片練般橫貫其中,
山色四季常青不變。
水源充沛,柴草依然富饒,
然而人們燃燒柴火卻不停歇。
弦樂無聲,卻自有其韻律,
然而有耳之人卻幾乎從未聆聽過。
枯槁的柏樹排列如齊檐之狀,
我頻繁地凝視,不禁涕淚忽然而落。
詩意和賞析:
《禮疎山塔》是宋代佛教僧人釋惟一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山水與人情為意象,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雜事物的冷漠和對內心寂靜之境的渴望。
詩中的江、山、水、柴、人等元素,呈現出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江水平展,山色四時青,描繪了寧靜、恒定的自然景觀,與詩題中的“禮疎山塔”相呼應。然而,盡管水源充沛、柴草富饒,人們卻燃燒柴火不停,反映了世俗中的繁忙和不斷的人類活動。
詩中提到的“無弦猶自韻”,表達了內心的寂靜和自我韻律的存在。然而,有耳之人卻幾乎從未傾聽過這樣的韻律,暗示人們忙碌于外在世界,卻忽略了內心的體驗和靜謐。
詩末以“槁矣齊檐柏,頻看涕忽零”作為結尾,以枯槁的柏樹作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繁華的厭倦和對內心深處的孤獨感的抒發。頻繁凝視柏樹,引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共鳴,不禁涕淚紛紛而下,暗示了一種對于人生和世事的感傷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類活動的對比,通過反差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繁忙世俗的超脫和對內心清凈境界的追求。詩詞中的意象和情感抒發給人以深思,也讓讀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思考個人內心世界的安寧與寂靜。
“山色四時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shū shān tǎ
禮疎山塔
jiāng héng yī liàn píng, shān sè sì shí qīng.
江橫一練平,山色四時青。
shuǐ zú chái yóu fù, rén duō cuàn bù tíng.
水足柴猶富,人多爨不停。
wú xián yóu zì yùn, yǒu ěr jǐ céng tīng.
無弦猶自韻,有耳幾曾聽。
gǎo yǐ qí yán bǎi, pín kàn tì hū líng.
槁矣齊檐柏,頻看涕忽零。
“山色四時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