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疎鐘到客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斜月疎鐘到客舟”全詩
山於屋外參差見,水到門前款曲流。
樹腹半空棲伏翼,竹梢初動蔓牽牛。
分明記得前回過,斜月疎鐘到客舟。
分類:
《出越城訪歸隱庵主人》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越城訪歸隱庵主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釋文珦。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游覽越城之后,拜訪了隱居在庵中的主人所感受到的景致和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何事相尋向此游,
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於屋外參差見,
水到門前款曲流。
樹腹半空棲伏翼,
竹梢初動蔓牽牛。
分明記得前回過,
斜月疎鐘到客舟。
詩詞表達了詩人的游覽心情和對主人的拜訪。以下是對詩詞中的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詩詞以"何事相尋向此游"作為開篇,表達了詩人向著這個地方游覽的目的和動機。接著,詩人描述了"入城不似出城幽",暗示著城市的喧囂與隱居處的寧靜對比。這種對比使得隱居庵主人的居所更顯得宜人。
接下來的兩句"山於屋外參差見,水到門前款曲流",形象地描繪了庵外的山勢起伏和水流的曲折流動。這些景象為庵主人的隱居提供了一種和諧、自然的背景。
"樹腹半空棲伏翼,竹梢初動蔓牽牛"這兩句描述了庵內的景象。樹上的鳥兒盤旋在空中,竹梢上的蔓藤纏繞著牛。這些描寫表現了庵內生機勃勃的景象,也暗示著隱居者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最后兩句"分明記得前回過,斜月疏鐘到客舟"帶給讀者一種回憶之情。詩人回憶起前次經過這里時的景象,而斜月和疏鐘聲則暗示著客船的到來,將詩人帶離這個地方。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熱愛。通過對城市和隱居的對比,傳達了一種追求寧靜、遠離塵囂的情感。同時,詩人對庵主人的拜訪也表達了對智者、隱者的尊敬和向往。整首詩詞給人以寧靜、自然、回憶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自然之美的思考。
“斜月疎鐘到客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yuè chéng fǎng guī yǐn ān zhǔ rén
出越城訪歸隱庵主人
hé shì xiāng xún xiàng cǐ yóu, rù chéng bù shì chū chéng yōu.
何事相尋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shān yú wū wài cēn cī jiàn, shuǐ dào mén qián kuǎn qǔ liú.
山於屋外參差見,水到門前款曲流。
shù fù bàn kōng qī fú yì, zhú shāo chū dòng màn qiān niú.
樹腹半空棲伏翼,竹梢初動蔓牽牛。
fēn míng jì de qián huí guò, xié yuè shū zhōng dào kè zhōu.
分明記得前回過,斜月疎鐘到客舟。
“斜月疎鐘到客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