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覺諧素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頗覺諧素心”全詩
柴門絕車馬,徑草三尺深。
靜對西山云,頗覺諧素心。
此外非所知,誰言有華簪。
分類:
《樗散》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樗散》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文珦。下面是《樗散》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樗散不任用,居然老空林。
柴門絕車馬,徑草三尺深。
靜對西山云,頗覺諧素心。
此外非所知,誰言有華簪。
譯文:
樗散不被任用,竟然孤獨生活在空荒的林中。
柴門不經車馬來往,小徑上的草長達三尺深。
靜靜地面對西山的云彩,頗感到內心的寧靜和諧。
除此以外的事物我并不了解,誰會說有華麗的頭飾呢。
詩意和賞析:
《樗散》描繪了一幅幽靜、深邃的山林景象,以及詩人自身的心境。詩中的樗散指的是樗木,被用來形容一種孤獨荒涼的狀態。詩人將自己比喻為樗散,表示他在人世間沒有被任用,獨自一人生活在荒涼的林中。柴門絕車馬,意味著很少有人來往,生活的環境與世隔絕,形成了一種寧靜和深遠的氛圍。
詩中出現的西山云,是詩人的意象之一,靜靜地對峙在遠方的西山上,與詩人的內心產生了共鳴。詩人通過這樣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傾訴和對寧靜心境的向往。詩人頗覺諧素心,表示他感到內心平和安寧,與西山云一起構成了一種恬靜的意境。
詩的最后兩句,詩人表示自己對于世俗之物的不了解,質疑有關華麗頭飾的言論。這表達了詩人追求內心寧靜和清凈的態度,不受世俗繁華的誘惑和束縛。
整首詩詞以深邃、寧靜為主題,通過描繪孤獨的林中生活和與自然的共鳴,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心境的追求和對浮華世俗的拒絕。同時,詩中運用了意象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相結合,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受。
“頗覺諧素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àn
樗散
chū sàn bù rèn yòng, jū rán lǎo kōng lín.
樗散不任用,居然老空林。
zhài mén jué chē mǎ, jìng cǎo sān chǐ shēn.
柴門絕車馬,徑草三尺深。
jìng duì xī shān yún, pō jué xié sù xīn.
靜對西山云,頗覺諧素心。
cǐ wài fēi suǒ zhī, shuí yán yǒu huá zān.
此外非所知,誰言有華簪。
“頗覺諧素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