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今成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懶散今成性”全詩
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棲。
懶散今成性,煙云盡入題。
鄰居有農父,時與話耕犁。
分類:
《溪寺書懷》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溪寺書懷》是宋代釋文珦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處依山傍水的溪邊寺廟景象,并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自得其樂的心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溪寺書懷》中文譯文:
野寺依溪曲,
長橋接柳堤。
俗人忙不入,
孤客自安棲。
懶散今成性,
煙云盡入題。
鄰居有農父,
時與話耕犁。
詩意和賞析:
《溪寺書懷》描繪了一處位于溪水彎曲處的野外寺廟。長長的橋梁連接著溪水兩岸的柳樹堤岸,構成了一幅靜謐而美麗的景象。寺廟所在的地方清幽寧靜,普通人很少前來打擾,只有孤獨的客人才能在這里找到寧靜的棲息之地。
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一種懶散舒適的生活態度,將這種態度視為自己的性格特征。他對于喧囂繁忙的世俗生活并不感興趣,寧愿遠離喧囂,尋找內心的寧靜。他以淡泊名利為原則,不追求世俗的榮華富貴,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詩中的“煙云盡入題”表明作者將自然景色和心境融入了詩詞之中。他通過觀察溪水和柳樹、感受煙云的變幻來豐富自己的創作題材,將這些美景融入自己的詩意之中。
最后兩句描寫了作者與鄰居的交流場景。農父是鄰居中一位務農的父親,作者常與他交談農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這種鄰里之間的交流,平實而真誠,體現了作者對樸實生活的關注和熱愛。
《溪寺書懷》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作者內心的寧靜態度,展現了宋代文人士人們對于閑適、寧靜生活的向往。詩詞中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相結合,體現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個人情感體驗,也激發了讀者對于追求內心寧靜和淡泊名利的思考。
“懶散今成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ì shū huái
溪寺書懷
yě sì yī xī qū, cháng qiáo jiē liǔ dī.
野寺依溪曲,長橋接柳堤。
sú rén máng bù rù, gū kè zì ān qī.
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棲。
lǎn sǎn jīn chéng xìng, yān yún jǐn rù tí.
懶散今成性,煙云盡入題。
lín jū yǒu nóng fù, shí yǔ huà gēng lí.
鄰居有農父,時與話耕犁。
“懶散今成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