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然不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然不倚”全詩
肩披藕絲,不必瓔珞之垂垂。
孤然不倚,儼然若思。
我於一十九類三十二應身中次第觀之,而無如是抱膝安閑大自在之風規。
分類:
《藕絲觀音贊》釋心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藕絲觀音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心月。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頂戴阿彌,不假花冠之累累。
肩披藕絲,不必瓔珞之垂垂。
孤然不倚,儼然若思。
我於一十九類三十二應身中次第觀之,
而無如是抱膝安閑大自在之風規。
詩意:
這首詩詞以觀音菩薩為主題,描述了她的形象和境界。詩人表達了對觀音菩薩的敬仰和贊美,以及對她超然自在的境界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觀音菩薩形象的描寫,展現了她的高貴和超凡脫俗的境界。詩中使用了阿彌陀佛和藕絲來修飾觀音的形象,表達了她的莊嚴和典雅。阿彌陀佛作為佛教中的主要佛祖,象征著智慧和慈悲,頂戴阿彌表示觀音具有無上的智慧和慈悲心。藕絲則象征著柔軟和純潔,肩披藕絲表示觀音的形象高貴而不嬌柔。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強調了觀音菩薩的崇高品質和境界。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修行境界的向往。他希望能夠如觀音一般,擺脫塵世的束縛,保持一種獨立、超然的態度,自由自在地生活。一十九類三十二應身是佛教中的修行術語,意味著通過觀察身體的各種因素,達到身心的平衡與和諧。詩人希望通過這樣的修行,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總之,這首詩詞以觀音菩薩為主題,通過對她形象和境界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敬仰和向往,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對自身修行的期許。詩詞語言簡練,意象鮮明,給人以莊重和神秘的感覺,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孤然不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sī guān yīn zàn
藕絲觀音贊
dǐng dài ā mí, bù jiǎ huā guān zhī lěi lěi.
頂戴阿彌,不假花冠之累累。
jiān pī ǒu sī, bù bì yīng luò zhī chuí chuí.
肩披藕絲,不必瓔珞之垂垂。
gū rán bù yǐ, yǎn rán ruò sī.
孤然不倚,儼然若思。
wǒ yú yī shí jiǔ lèi sān shí èr yìng shēn zhōng cì dì guān zhī, ér wú rú shì bào xī ān xián dà zì zài zhī fēng guī.
我於一十九類三十二應身中次第觀之,而無如是抱膝安閑大自在之風規。
“孤然不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