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色融聲常皎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透色融聲常皎皎”全詩
於中獨有一天真,透色融聲常皎皎。
分類:
《頌石頭和尚草庵歌》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石頭和尚草庵歌》是宋代釋印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座小草庵,庵內雖然小巧,但是它的內在卻充滿了奇妙的氛圍。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庵雖小,寂寂寥寥勿邊表。
盡管這座草庵很小,寂靜而孤獨,它沒有華麗的外表。
於中獨有一天真,透色融聲常皎皎。
然而在庵內卻有一種超然的氣質,透過淡淡的色彩和融洽的聲音常常顯得明亮。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一座小草庵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純凈、超然的生活態度的贊美。盡管庵內并沒有華麗的裝飾或繁復的儀式,但是在這個寂靜的環境中,卻存在著一種超越塵世的真實和明亮的氣息。這座小草庵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意義,它象征著內心的寧靜和智慧,而這種寧靜和智慧并不依賴于外在的繁華或宏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座小草庵的景象,通過對庵內氛圍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超然、寧靜生活的向往。這座小草庵雖然寂寥和不起眼,但是它所擁有的一種天真和明亮的氣息使其與眾不同。庵內的色彩和聲音透露出一種超越塵世的純凈和寧靜,給人一種心靈的撫慰和啟迪。
這首詩詞通過對小草庵的描寫,將簡樸和內心的寧靜與智慧相結合,傳達了一種與世無爭的心境和追求內心真實的態度。它呼應了佛教思想中對超脫塵世繁華的追求,以及對內心清凈和智慧的追尋。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這座小草庵的贊美和敬仰,展現了作者對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
這首詩詞以其簡練、含蓄的表達方式,表現了宋代文人追求寧靜、純粹內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它通過對草庵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超然生活方式的向往,并通過抒發內心的情感和感悟,引發讀者對內心世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透色融聲常皎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í tou hé shàng cǎo ān gē
頌石頭和尚草庵歌
ān suī xiǎo, jì jì liáo liáo wù biān biǎo.
庵雖小,寂寂寥寥勿邊表。
yú zhōng dú yǒu yì tiān zhēn, tòu sè róng shēng cháng jiǎo jiǎo.
於中獨有一天真,透色融聲常皎皎。
“透色融聲常皎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