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中樹影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簾中樹影斜”全詩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孀妾怨長夜,
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
向壁燈垂花。
檐外月光吐,
簾中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
點綴池中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李賀的作品,描繪了一個寂寞孀妾和一個獨自旅行的客人的心情。詩開頭描述了孀妾整夜的怨恨,她在長夜中孤獨寂寞,思念歸家的親人。而獨客則在夢中渴望著回家,其心情同樣孤寂凄涼。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檐前的蟲子在絲線間來回穿梭,形象地表達了愁思紛亂的思緒。同時,向壁掛著的燈下,垂下的花朵,更加凸顯了孤寂的氛圍。
第三和第四句描繪了檐外月光灑落下來,簾中的樹影斜射進來。這些自然的景色,與前面的孀妾和獨客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凸顯了他們的孤獨和無奈。同時,也展現了夜晚的靜謐和幽美。
最后兩句以婉約的語言點綴池塘中的荷花,音韻和意境相得益彰。詩中的飛露姿,既可以指池中荷葉上的露珠,也可以引申為孀妾和獨客對于歸家和溫暖的向往。
這首詩以凄涼孤寂的情緒描繪了兩個不同角色的困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隱喻,進一步展示了人與命運、人與自然之間的反差。李賀善于運用意象和音韻,使詩句流暢而凄美,給讀者留下深深的心靈印記。
“簾中樹影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shí èr yuè lè cí bā yuè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
shuāng qiè yuàn cháng yè, dú kè mèng guī jiā.
孀妾怨長夜,獨客夢歸家。
bàng yán chóng jī sī, xiàng bì dēng chuí huā.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yán wài yuè guāng tǔ, lián zhōng shù yǐng xié.
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
yōu yōu fēi lù zī, diǎn zhuì chí zhōng hé.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簾中樹影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